袁绍:被历史的尘埃所淹没三国英雄

标签:
袁绍淹没三国英雄官渡被曹操大败清高正直、勇于赴难 |
袁绍:被历史的尘埃所淹没三国英雄
袁绍:东汉末世族豪强。汉大将军、冀州牧。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大氏族,初平元年从渤海起兵,号召天下讨伐董卓,被推为盟主。群雄割据。绍占据中原,为割据势力之首。然袁绍未听部下之谏,失去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良机。汉帝被曹操挟至许昌,曹操自封为大将军,而封袁绍为太尉、邺侯。袁绍以势强,耻为操之下,遂不受封。操以大将军让绍。袁绍破公孙瓒。与曹操征战。建安五年,袁绍兵精粮足,攻打曹操。在官渡被曹操大败。自此势力衰弱。官渡之战后,建安七年,在平定河北诸郡叛乱的途中,袁绍发病而死http://www.e3ol.com/topics/upfiles/2011/201111314593524651.jpg
袁绍:三国时期孤高忠义的豪杰袁绍出身四世三公的豪门,然而其为庶出,在古代嫡长子继承制中 地位是很低的。袁绍又生而丧父,幼年生活抑郁。这两者结合,养成了袁绍的孤傲性格。
袁绍深知其出身的弱点,因而极其注重自身的修养。东汉以孝治天下,袁绍丧母,以古礼守丧三年,又追服父丧,共六年,因而为人所重。袁绍将见许子将,去宾客车马,单身而行。袁绍少年养名,以品行高洁名动天下,为将来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袁绍又好游侠,因而结交天下豪杰。他有四个“奔走之友”:名列“八厨”的张邈、为友复仇的何颙、赴难不惮的许攸、仗义刺卓的伍孚。俗话说“物以类聚”,由此可以想见袁绍少年时的形象——清高正直、勇于赴难。
三国诸侯袁绍和曹操差距在哪里?
袁绍于各寨内选精壮军人,用铁锹土担,齐来曹操寨边,垒土成山。曹营内见袁军堆筑土山,欲待出去冲突,被审配弓弩手当住咽喉要路,不能前进。十日之内,筑成土山五十余座,上立高橹,分拨弓弩手于其上射箭。曹军大惧,皆顶着遮牌守御。土山上一声梆子响处,箭下如雨。曹军皆蒙伏地,袁军呐喊而笑。曹操见军慌乱,集众谋士问计。刘晔进曰:“可作发石车以破之。”操令晔进车式,连夜造发石车数百乘,分布营墙内,正对着土山上云梯。候弓箭手射箭时,营内一齐拽动石车,炮石飞空,往上乱打。人无躲处,弓箭手死者无数。袁军皆号其车为“霹雳车”。由是袁军不敢登高。审配又献一计:令军人用铁锹暗打地道,直透曹营内,号为“掘子军”。
官渡之战彻底摧毁了袁绍的自尊心
下面我们就从建安五年这个三国历史上很重要的一年说起,建安五年正月曹操进攻徐州的刘备,这个因为《袁绍传》田丰的劝袁绍曹操后方,袁绍说小儿有病而推脱,及《魏武帝本纪》中贬袁褒刘的说法,让广大后来人无限遐想。我们来仔细想下,刘备是带着曹操的命令去打袁术的,结果把自己认命的徐州太守车胄,占领了徐州,徐州和兖州非常近,刘备在徐州还是有点基础,况且当时曹操攻占徐州用兵是相当凶横的,当地也有相当的反曹意识,曹操也了解刘备,在和袁绍决战之前绝不能留这么一个后顾之忧,当时的刘备的兵力还是不足的,虽然打败了刘岱和王忠,所以在决战之前还是应该尽快的解决刘备,上面也说了曹操在官渡早就开始部署,也不怕袁绍的来袭。
不识时务注定了袁绍失败的命运
后一篇:刘璋开城投降刘备是因为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