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一定要杀法正推荐的彭羕?

标签:
刘备杀法正推荐的彭羕君主的猜忌冷酷的杀戮 |
刘备为什么一定要杀法正推荐的彭羕?
熟读三国历史,我们都知道刘备能够入川最主要的功劳不是诸葛亮,而是法正这位传奇谋主,入川之战和汉中之战,法正成为刘备最心腹的大臣,连许靖官职和皇后的都是在法正的劝诫实现,刘备可谓对法正言听计从。然而,为什么刘备一定要杀法正推荐的人才彭羕呢?
我们先来说说,彭羕,字永年,广汉人。据《三国志》记载: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姿性骄傲,多所轻忽,惟敬同郡秦子敕,荐之於太守许靖。羕仕州,不过书佐,后又为众人所谤毁於州牧刘璋,璋髡钳羕为徒隶。按现在的话说,彭羕不仅长的高,还长的特别的好看。但一表人才的彭羕性格却有着先天的不足,就是为人十分骄傲,目中无人,很是看不起别人。在他眼中也就同郡秦宓还不错,他曾为秦宓向当时的广汉太守许靖写了一封言辞溢美的推荐信。步入仕途后,彭羕在刘璋手下的发展特别不顺利。他只不过在州中,担任一名小小的秘书之职。官职不高的彭羕,此时,就应该安心本职工作,等待机遇的出现。可彭羕不仅没有踏实工作,而且性情非常高傲,瞧不起大多数人,和同僚的关系搞的很僵。最后,因为被人谤毁而获最罪的。但是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就是他是被众人所谤毁,而不是说某个人所诬陷。这引起了刘璋的不满,处罚了彭羕,他被髡钳为徒隶。
建安十六年,刘备入蜀,彭羕想投靠刘备,于是去见庞统。庞统和他会面后很欣赏他,而法正亦很清楚彭羕,于是二人共同向刘备推荐彭羕。刘备多次命令彭羕传递军情和指示给诸将,表现都十分满意,日渐被赏识。刘备入主益州,领益州牧后就任命他为治州从事。彭羕徒手起家,权利在州人之上,行为举止非常嚣张,沾沾自喜地位的日益升变。诸葛亮虽说外表上对彭羕热情接待,但内心对他不以为然,多次向刘备秘密进言,说彭羕这人心大志高,难保他以后会作出什么来。刘备既然敬重信任诸葛亮,加上自己通过观察彭羕的所作所为,于是对彭羕稍加疏远,调任他为江阳太守。
建安二十五年,彭羕见将被派往外地,心感不悦,与马超见面时又曾对他说“老革荒悖,可复道邪!”“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马超听后大惊,彭羕走后以他的说话告发彭羕,彭羕于是被收监下狱。最后彭羕被处死,死时三十七岁。
刘备为什么一定要杀法正推荐的彭羕?彭羕和法正唯一有交集的地方是法正推荐了彭羕。但是其实真正推荐彭羕的人是庞统,当初彭羕投靠刘备,接见考察他的就是庞统,庞统很欣赏他。而法正只是因为当初正好在刘备旁边,所以就找他来调查一下彭羕过去的情况,法正对他表示肯定,说他的确是个人才,于是彭羕就顺利留下了。如果据此就说彭羕就是法正的人,是一党的,显然很牵强。真要说一党,彭羕更像是和庞统诸葛一党,这在他自己的求救信里说得很清楚了:“昔每与庞统共相誓约,庶托足下末踪,尽心于主公之业。”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何况这两人的性格都很火爆,关系未必有想象中这么好,最大的证据就是彭羕完全没有向法正求救。
问题是这件事已经上升到谋反的高度,已经不仅是内政的范畴了,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法正是有资格进言的,更何况那时刘备对法正言听计从,许靖和皇后都是法正劝刘备立的,这说明,法正在人事任免甚至后宫事务上面都有很大影响力,他连刘备的家事也可以管,何况一件涉及谋反的大事?这些彭羕都是看在眼里的,他怎能不知如何保住自己小命?一个人在最绝望的时候,是会用尽一切办法活命的,如果他和法正是一党的,关系很好,他怎会不首先想到的是向法正求救?或者同时向诸葛法正两人求救岂不是更保险?而事发后彭羕竟然完全不提法正,实在是让人感到疑窦丛生。
刘备一世枭雄,在彭羕这件事上暴露无疑,作为君主的猜忌和冷酷的杀戮是赤裸裸的,同时还暴露了他对于马超的真实态度:那是相当防备。彭羕不提马超可能还好,涉及了马超他就肯定必死无疑。刘备好不容易创下属于自己的基业,怎么允许别人谋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