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为什么降关羽?庞德为什么不降关羽?

标签:
于禁善于治军封为左将军七军全没投降了关羽于庞德是降将 |
于禁为什么降关羽?庞德为什么不降关羽?
于禁是三国名将,深受曹操的重用,在五子良将之中,是唯一一个假节钺的,权力最大,当然,也是功勋赫赫,在曹操眼里,举足轻重,不在宗族大将夏侯惇和曹仁之下,于禁率七军救援樊城,遇到大雨,汉水暴涨,七军全没,投降了关羽,于禁作为曹操的爱将,为什么要投降关羽呢?而庞德也是曹操的爱将,战败之后,却宁死不降,为什么庞德不肯投降关羽呢?
http://image103.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1/2314/89856918_1
先说于禁,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最开始为鲍信部将,后归属曹操,多次立下大功,曾在张绣造反时,讨伐不守军纪的青州兵,有人向曹操告他造反,于禁为迎击敌军而固守营垒,之后再去见曹操,曹操称赞他可与古代名将相比。《三国志 于禁传》记载:青州兵遽走诣太祖自诉。禁既至,先立营垒,不时谒太祖。或谓禁:“青州兵已诉君矣,宜促诣公辨之。”禁曰:“今贼在后,追至无时,不先为备,何以待敌?且公聪明,谮诉何缘!”
于禁善于治军,有威严。《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
于禁被曹操封为左将军,假节钺,规格最高。可见曹操对于禁的重用程度,既然那么受重用,为什么在襄樊之战时,就轻易投降关羽了呢?
http://image103.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1/2314/89856918_2
襄樊之战,因为于禁的七军被汉水淹了,全军覆没。《三国志 于禁传》记载: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
于禁投降,也许是迫不得已,为什么这么说呢?
当时,于禁的七军,大约有三万多人,如果于禁不降,也许这三万多人都会被杀,只有投降,才能保住这三万多士兵的性命。水淹之后,于禁与将士们“登高望水,无所回避”,也就是说,这时的于禁和三万多士卒,面对平地五六丈高的大水,都是非常无奈的,可以说,任人宰割,不投降,只有全部死,根本没有办法。于禁如果不投降,选择战死,那么,这三万多人怎么办?全死吗?
另外,就算于禁投降,他知道,以他往日的战功,曹操肯定不会杀害他的家人,所以,他选择投降关羽。
而庞德为什么不投降关羽呢?庞德是降将,而于禁最早跟随曹操,相当于曹操的嫡系。庞德原来是马超的部将,跟随马超投降汉中张鲁,后来马超投降了刘备,庞德投降了曹操,被曹操优待。
庞德投降曹操之后,因为他的兄长在刘备那里为官,所以他受到曹操这边很多人的质疑。 《三国志 庞德传》记载:樊下诸将以德兄在汉中,颇疑之。德常曰:“我受国恩,义在效死。我欲身自击羽。今年我不杀羽。羽当杀我。”
因为被众将质疑,所以庞德经常表明自己的态度,说,我受国家大恩,理应当为国家效死命,我准备亲自去和关羽交战,今年我要杀不了关羽,关羽就杀我。以此表明自己的决心和忠心。
http://image103.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1/2314/89856918_3
但是,因为汉水暴涨,于禁七军被淹,庞德也被关羽击败生擒,这时,于禁投降,庞德誓死不降,最终被关羽所杀。《三国志 庞德传》记载:仁使德屯樊北十里,会天霖雨十余日,汉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德与诸将避水上堤。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德被甲持弓,箭不虚发。将军董衡、部典将董超等欲降,德皆收斩之。自平旦力战至日过中,羽攻益急,矢尽,短兵接战......水盛船覆,失弓矢,独抱船覆水中,为羽所得,立而不跪。羽谓曰:“卿兄在汉中,我欲以卿为将,不早降何为焉?”德骂羽曰:“坚子,何谓降也!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遂为羽所杀。
庞德为什么誓死不降呢?有一个原因,是曹操厚待庞德,庞德有报恩的心。当然,也不排除另一个原因,因为这时,庞德的家属都在曹操那里,如果投降关羽,曹操肯定会杀光庞德的家人,庞德本来就是降将,曹操能容忍一个降将再背叛自己吗?
而于禁就不同,于禁是曹操最早的追随者之一,又屡立战功,就算投降,曹操也会念及往日的战功,不会加害于禁的家属。事实也确实证明了,于禁投降,他的家属并没有被杀,后来回到魏国,曹操已死,于禁被曹丕又封为安南将军,死后,被追谥为厉侯,其子圭嗣封益寿亭侯。《三国志 于禁传》记载:帝引见禁,须发皓白,形容憔瘁,泣涕顿首。帝慰谕以荀林父、孟明视故事,拜为安远将军......子圭嗣封益寿亭侯。谥禁曰厉侯。
于禁为曹魏立下汗马功劳,就算晚节不保,没有骨气,但也不应抹煞他之前的战功,一笔勾销,应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该批评的批评,该肯定的肯定,这才是正确的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