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指挥有方,两次打得诸葛亮丢盔卸甲,不是司马懿

标签:
打得诸葛亮丢盔卸甲曹真被封为镇西将军牵制了诸葛亮 |
此人指挥有方,两次打得诸葛亮丢盔卸甲,不是司马懿
诸葛亮指挥作战,是在后主刘禅登基后,南征和北伐是诸葛亮军事生涯的两大经历。而在北伐过程中的主要对手,其实只有两个。其中一个是司马懿。
不过,司马懿与诸葛亮交锋,是在第四次北伐期间开始的。司马懿主要采取的是防御型战略,避其锋芒,将战争越拖越长,将诸葛亮耗得筋疲力尽、粮草供应不上,诸葛亮就只能退兵。
首先让诸葛亮见识到曹魏大军厉害的,其实并不是司马懿,而是另有其人。正是由于他的存在,诸葛亮精心准备的两次北伐均遭失败,铩羽而归。
这个人,叫做曹真。
曹真,字子丹,父亲曹邵早年跟随曹操起兵,不幸阵亡。曹操将曹真收为养子,并加以细心照料和培养。曹真具备曹氏家族的共同特点:作战勇猛。后来被曹操委任为精锐——虎豹骑的指挥官,曾经参与过汉中之战,担任过偏将军、中领军、征蜀护军的职务。
曹丕继位后,曹真被封为镇西将军,负责雍州、凉州的军务,是曹魏帝国在西北地区的最高军事统帅。虽然后来他临时被调往东南前线对付孙权,但西北地区的防御部署依然源于他的规划和设计。
曹真所采用的策略是:以祁山堡和上邽作为战术支点,牵制进犯之敌的推进速度,分散其兵力,将对手的闪击战逐步变成对己方有利的阵地战和防御战,为以后的大举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套防御体系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战事打响后,祁山堡屹立不倒,不仅牵制了诸葛亮的兵力,也在北伐大军的进攻线上打下了一颗钉子;同时,上邽也牢牢控制在曹魏手中,对诸葛亮的用兵造成极大影响。
尽管在战争之初,曹真奉命拦截赵云、邓芝这支偏师,但曹真设计的这一套防御体系依然发挥了重要作用。陇西郡、安定郡、南安郡虽经北伐大军重兵进犯,却始终无法取得进展。就在街亭之战获胜的同时,西北各个战场的形势已经朝着有利方向转化。诸葛亮眼看形势不对,只得撤回汉中。是役,蜀汉数万将士伤亡。
诸葛亮撤军后不久,曹真又敏锐地觉察到下一次诸葛亮进攻的方向必将转移至陈仓地区,下令调将军郝昭、王生镇守陈仓并加固该地的防御工事。不出曹真所料,第二年春,诸葛亮果然进攻陈仓,以数万之众仍然无法拿下陈仓,将士死伤无数,只得黯然撤军。
只可惜曹真在数年后病逝,他与诸葛亮之间的较量戛然而止。司马懿也正是因为曹真病重、病逝才得以从东南战场调往西北,开始了与诸葛亮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