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武圣人为什么是关羽?如果允许我们重新选择,该选谁?

标签:
武圣人为什么是关羽太过牵强!帝王不断加官进爵不断神化 |
中国的武圣人为什么是关羽?如果允许我们重新选择,该选谁?
中国历史太厚重太强大,各行各业都有祖师爷,都有圣人,都有神。其中最重要的圣人是“文圣”孔子,“武圣”关羽。
孔子不消说了,他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大哲学家,就是再过一千年一万年,只要中华文脉不断,都不可能撼动他“文圣”的地位。但是对于“武圣”关羽,我们现在就有些不服气,觉得让他当武圣人,太过牵强!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作为“武圣”,他的武艺必须超一流。但是历史上的关羽,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武功,最多就是阵斩颜良,解白马之围。其次,关羽能耐不大,却特别骄傲。刘备让他镇守荆州,把一个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交给他,他却疏忽大意,让东吴的吕蒙偷袭得手,败走麦城,从而让蜀国失去东边最重要的屏障,直接无法再与东吴抗衡。
第三,作为“武圣”,还有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武德。武德是什么?金庸用一部《白马啸西风》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仁者无敌!什么是武将的“仁”?那就是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战是为了不战。孙子兵法讲: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为什么要伐谋?就是为了少杀人。但是,关羽在这方面并没有表现特别的地方,从没在战场上体现过他的“仁”。
关羽有武德吗?当然有武德!也正是因为关羽有武德,他才被后世不断认可,不断神话,最终成为“武圣”。不过,他的武德和我们理解的不一样。他的武德是“忠义”,对君王叫忠,对朋友叫义。他的“忠义”,其实是侧重于忠的。曹操很欣赏他,派张辽去试探他,希望他能留下来。但是他说,刘备对他有厚恩,他不能离开刘备。正是有这样的史实,加上后来《三国演义》不断的渲染演义,关羽才被后世帝王不断加官进爵,不断神化。
首先宋徽宗封他为忠惠公、武安王、义勇武安王。接着宋高宗又再加两个字为“壮缪义勇武安王”。从那时候开始,加封不断。宋孝宗再加两字“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元泰定帝封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不但是王,还有点神仙的味道了。明神宗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这完全就是神仙了。明思宗封为“真元显应昭明翼汉天尊”。清顺治皇帝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道光皇帝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光绪皇帝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这么一长串头衔,我估计没有一个人能够一口气念完的!
皇帝们为什么这么热衷给关羽加官进爵呢?无非就是看上了关羽身上有“忠”这个武德。但是,把有“忠”这个武德的人封为圣人,我们确实不服。因为“忠”只是对个人,对皇帝,对主子,不是对国家,不是对百姓。我们需要的武圣人是“保境”和“安民” ,是“仁”。
如果允许我们重新选择“武圣”,我们该选谁呢?我的答案是岳飞,没有之一。
为什么选岳飞?
首先,岳飞的武艺超群。在当世,若找人和他单挑,没几个是他的对手。其次,岳飞不但是将才,他还是帅才,而且还是深有谋略的帅才。武将最重要的并不在于你能一对一的挑多少好汉,这是匹夫之勇!咱们在演义小说上看到的,古人打仗,先将领单挑,挑完后再士兵捉对厮杀。我不知道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的的,但这多多少少有些滑稽,这不是打仗,这是玩游戏。真正的将领是利用谋略出奇制胜打败敌人的,而岳飞的以少胜多,打仗不按套路出牌,那才是领悟到了打仗的精髓。而作为帅才,他带出的“岳家军”,也是历史上最出色的铁军之一。
第三,岳飞的武德不但很好,而且符合我们的评判。“岳家军”秋毫无犯,也绝没有滥杀无辜的情况。这就是“仁”。当然,这只是小仁。岳飞还有大仁,他打仗的目的,是为了救中原百姓于水火,而不是像关羽那样,只为了争夺地盘,这是“仁”的根本。岳飞一心想的是誓死北伐,收复国土,迎还二圣。他也有“忠”,但是他忠于国,忠于民,而不是忠于皇帝个人。
有人会说,张老师你说错了,岳飞“迎还二圣”,这不是忠于皇帝吗?不对,“二圣”在这里是国家的象征,而不是君。在岳飞眼里,君永远是宋高宗。
这个道理,很多人不明白,宋高宗也不明白,所以他才误解了岳飞,把他给杀了。
当然,宋高宗也没办法理解。在他的字典中,君就是国,国就是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把一个古代将领封为“壮缪义勇武安王”,也对当世更杰出的将领进行残杀,就说明了一切。自己的安全,自己的地位最重要,其他诸如国家国土,民族百姓这些东西,管他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