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国英雄叹之魏文长的脑后反骨

(2017-06-27 17:01:35)
标签:

三国英雄

魏文长的脑后反骨

为蜀国尽心尽力

文武兼备的人才


三国英雄叹之魏文长的脑后反骨




在三国演义中,提到魏延,一定会和两个字联系起来:反骨。因为这个是诸葛军师下的结论,于是乎,我们这些孔明的脑残粉也很正常地认为,这个人有问题,把他放在了蜀国第一坏小孩的位置上。到了最后,魏延被马岱所杀,我们也有了这样的结论,诸葛军师就是高啊,这小子还是反了。

抛开魏延是不是在最后谋反的问题,毕竟这个问题,连易中天老师也没有太明确的指示,历史上诸家也是众说纷纭。那我们先说说反骨的问题,孔明的一句“此人长有反骨”让魏延在整个演义中悲催了,主动请缨,你说他是为了炫耀才能;献计献策,你说人家不怀好意;发两句牢骚,那更不行,那是目无君上。换了这个人是赵云,谁还会这么想?再说,魏延当初反,不是为了投靠刘备吗,那个时候刘备基本还是啥都没有,人家能图刘备什么,又和诸葛亮有什么仇什么怨。如果说到降将,五虎将中的黄忠和马超都是,为啥没这种诋毁?综上所述,反骨真的坑了魏延。

三国英雄叹之魏文长的脑后反骨

不过魏延真的很不错,被诸葛亮损成这样,还是为蜀国尽心尽力,所立战功丝毫不比五虎上将少。从这点可以看出,他本来就没有造反的想法,没有背叛刘备的准备。至于后来对刘禅不满,又证明了他的政治眼光,如果让刘禅继续当政,必将奸佞横行,失国不远,后来的历史进程证明了他的准确判断。 思之再三,窃以为孔明先生对魏延的定性,只能是说他确实有过人的看人眼光。魏延是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将军,不仅表现在军事才能方面,在政治眼光方面,也不比哪个政治家差。

刘备讨伐平定了汉中以后,曾经考虑这么重要的地方一定要派一个经验丰富,作战勇猛的名将来镇守。当时人们都认为这个角色非张飞莫属了,刘备统共哥仨,自己守西川,关羽守荆州,汉中理所当然要给张飞。张飞呢,也真的就这样认为的,拉开架势就准备上任了。结果呢,刘备宣布汉中太守是魏延!整个大军都惊呆了。在任命仪式上,刘备郑重的问魏:“你打算怎么守我的汉中?”,魏脖子一梗,硬生生的回答:“曹操如果亲自带着全天下的兵马来进攻,那我就利用城池和险要来抗拒。如果只是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骚扰,我就打开城门迎战,全部歼灭了他!“刘备大乐。

http://image90.360doc.com/DownloadImg/2015/11/0309/61036143_2

刘备死后,诸葛亮在南中一带作战回到成都,刚刚落下脚,兵马还没有来地及休整。魏国的大将郭淮和费耀就进攻凉州的羌人,破坏羌人和蜀汉的联盟。这个时候诸葛亮对魏延说:”我没有多余的兵给你,你带着汉中现有的兵去解救羌人吧。“魏延一笑:”还要动用国家的兵马干什么?我带着一队亲兵,指挥着羌人就能干败这帮杂碎。“于是带着少量轻锐亲兵兵秘密的潜进了羌部,指挥着一帮被打烂了建制的少数民族兵马在阳溪一带大破魏兵。

诸葛亮因此封他为征西大将军和南郑侯,职位高出了赵云一大块(赵云也是个悲情英雄,以后会说到的)。可惜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魏延单独的领兵,在之后的六出其山过程中,魏都是作为偏将在诸葛亮手下听用。魏延常常感慨自己的才华并没有被充分挖掘,越来越有怨气,在镇守街亭的重要岗位上,诸葛亮居然不用魏延这样经验丰富的将领,而是用了马诉这个华而不实的东西。难怪陈寿后来说:诸葛亮应变机略非其所长。

三国英雄叹之魏文长的脑后反骨

魏延每次随军北伐,都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同前汉将领韩信的例子,但诸葛亮一直不许,所以魏延经常说诸葛亮胆怯,恨自己之才不能尽用。依《三国志》补注《魏略》的记载: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曾在军议上提出建议,因长安守将夏侯楙怯而无谋,故愿自请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长安,并认为夏侯楙一定会弃城逃走,而诸葛亮认为此计悬危而不用,就此,蜀国也许丧失了一次统一天下的绝佳机会。

武力、智计、见识,魏延不输给五虎上将的任何一人,这一点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否则也不可能在北伐中,魏延屡屡露面,破敌立功,但是魏延作为蜀国后期的第一战将,为什么落得个身首异处,三族被夷的地步呢?

坏就坏在这个“第一”上面,我们知道,诸葛亮是受到刘备托孤的,而魏延又对这个后主不太满意,诸葛亮死后,魏延就是蜀国资历最老、威望最高的人之一。魏延能文能武,有勇有谋,具备领袖才能,诸葛亮当然知道他的能力和威望,又知道刘禅的水平,诸葛自己因为对刘备的承诺所以不会夺权篡位,但是他不知道魏延会怎么样,所以安全起见,还是除掉的好。不过,他帮刘禅除掉了一个可能的威胁,也帮魏国去除了一道屏障,魏延死后,蜀国除了姜维领军之外,可谓人才凋零。以致有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尴尬局面,造成蜀国最先灭亡。

魏延可以说是三国时期一个文武兼备的人才,只是进入了蜀汉政权,在那里是没有天才发展的空间的,只好埋没了一生,而且被人污为“长有反骨”,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一个真正的人才,得到这样的结果,真是悲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