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独家:新《三国》不是历史!

(2016-03-30 23:17:04)
标签:

新《三国》

不是历史!

虚假成分

《三国演义》

独家:新《三国》不是历史!

独家:新《三国》不是历史!

     独家:新《三国》不是历史!

独家:新《三国》不是历史!

    新版《三国演义》今晚即将首 播。新形象、新特技、新概念,让新版《三国演义》格外引人眼球。对于新版《三国演义》首播的消息,我是先从朋友那里听说的。当时朋友说这个消息时,我马上 摆手表示对此毫无兴趣。朋友问我为什么。我回答道:“新《三国》不是历史!”我说这句话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站在三国这段历史上说的。我现在确实是一 无是处,要名无名,要地位无地位。今天我站出来说这句话,完全是为了大家对历史负责,对三国负责。小说《三国演义》不是历史,新版《三国演义》更不是历 史!


    在浏览新闻时,我看到了新版《三国演义》于今晚首播的消息。在新浪网首页,我又看到了阿忆写的一篇博文《高希希年轻版<三国>其实更接近历 史》。媒体大多报道其演员年轻,战争场面宏大。在一些报道之中,媒体还提到新版《三国演义》之中的新亮点。看完这些报道后,我陷入了一片沉思之中。这时, 我想起了前不久我说过的一句话:新《三国》不是历史!小说无论写得怎样精彩纷呈,大部分内容都是虚构的;电视剧无论拍得如何精彩逼真,大部分内容都是虚假 的。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它们两者都来源于生活。对于三国这段历史而言,它们就是来源于那段尘封的历史,或者说那段诸侯纷争的历史之中。两者都属于文 学创造,来源于生活,表现形式上却有都高于历史。真正的三国历史,有精彩之处,但远不如人为创造的小说与电视剧。罗贯中写小说《三国演义》,主要是为了丰 富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盈利是次要的;而现在这两点可谓“并驾齐驱”。

        
   在这里说这些,我并不是为了抨击新版《三国演义》的导演高希希。高希希对三国也是负责。在即将播出的新版《三国演义》之中,诸葛亮、孙权、终于等人都将更 加年轻化。这就是对三国的一种负责。在赤壁之战时,作为刘备集团的参谋——诸葛亮、东吴的首脑——孙权以及东吴大将周瑜的年龄都不是很大。另外,高希希在 新版《三国演义》之中也重新诠释永安托孤。诸葛亮并不是那么高高在上,而只是一个平常人而已。若刘备赋予诸葛亮废立之权,那么他必须毫无选择的接受遗诏。 我们读一读《三国志·诸葛传》的有关记载就可以弄明白。对于托孤,只要选对人即可。为什么刘备在托孤时提到曹丕,并且还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 大事”?难道刘备教唆诸葛亮学习曹丕吗?要知道那时曹丕早已把汉献帝赶下了台,自己做了皇帝。因此,这是刘备向诸葛亮施压。并且,压力不断加大。刘备竟然 说了“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句话。终于,诸葛亮涕泣曰:“臣敢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因此,诸葛亮被迫接下遗诏。对于刘备的连连逼迫,诸葛 亮无路可退,只好说道:“臣敢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刘备并没有陈寿所说的那样“心神无二”。如果是刘备对诸葛亮完全放心,就不会让李严也做 顾命大臣。这分明是说刘备做好了“预备工作”。高希希在这方面的做法,我还是很认同的。


 
  从新版《三国演义》全剧来说,我只能说其不符合历史。我说新版《三国演义》根本不符合历史,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版《三国演义》的剧本基本沿袭罗 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平常,我们都说罗贯中所著的小说《三国演义》总体上是“七分真,三分假”。这只是相比较而言,更何况在我看来小说《三国演义》是 “五分假,五分真”。在小说之中,情节可谓真假结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杂烩。我们细读一下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再回过头看一下小说《三国演义》和新版 《三国演义》,就会意识到小说与电视剧有多假。当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之中的记载也并不是完全正确。三者比较而言,事实很明显:小说与电视剧的虚假成 分远远多于作为正史的《三国志》。小说《三国演义》的很多内容是正史《三国志》之中所没有的。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桃园三结义”在正史之中就没有,诸 葛亮的一些“战功”(例如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借东风、锦囊妙计、空城计等等)更是无中生有。既然新版《三国演义》取材于小说《三国演义》,这 些当然要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主要是为了“拔高”诸葛亮。新版《三国演义》虽然情节可能有所改变,但是其“拔高”诸葛亮的多数内容还是会有的。小说 《三国演义》主框架不改变,其他做法都是修修补补。更何况小说《三国演义》又不是历史记载,只是人们“饭后茶点”而已。


 
  在我国,有一种说法叫“老不看‘三国’”。可见,三国更适合老年人去读。这是因为三国这段历史,充满了太多的“勾心斗角”。如果不是阅历较多的人,就很难 读懂这段历史。但是现状却不如人们所料。青少年也十分酷爱三国,品读三国。在着无数的青少年之中,我就是其中的一位。我们喜欢与品读这段历史。正为三国十 分受青少年的追捧,所以高希希这次采用年轻演员出演剧中人物。此次希望更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与喜欢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其实,早在高希希之前,就已经用年轻 演员出演三国之中的人物,例如吴宇森。在电影《赤壁之》之中,吴宇森就略微采用的这种做法。文学就是文学,历史就是历史,文学不可能等于历史,历史更不可 能等于文学。两者有所联系,又有很大的不同。文学更为好看,历史更为真实。


 
  我国历史有上下五千之久,波澜壮阔、精彩不断。在这其中,三国更为惹人喜欢。三国如此受人追捧,不是因为其历史“短小而精悍”,更是由于后人们进行的一次 次“文化传播”。在这其中,明朝有罗贯中的写作,二十世纪末有老版《三国演义》的拍摄,2006年有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的解读,今天就有新版《三国演义》 的播出。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易袁王/文)

摘自 作家李玉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