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xiumi.us/xmi/ua/5RmO/i/e0aab942226a65da289aae7a59a091c8-sz_123685.gif
《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重映,很多人蜂拥着去还欠星爷的电影票,猫妹也凑了个热闹。
片方打的这种情怀牌,其实也无可厚非了。虽然增加的11分钟片段无关痛痒,但单是看看2K修复,倒也值回票价。
不过这次重映,让对影片的讨论又泛起波澜。青葱已过,人事变迁,再回首,已不是当年的心境,对很多事物也有了新的解读。
《大话西游》,其实既非喜剧,也非悲剧,也许包含着爱情的韵味,但情感绝非故事的主题。
那么,《大话西游》到底讲了些什么?
听猫妹慢慢道来。
首先,我们来分析,大话西游的主人公,到底是孙悟空,还是至尊宝?
没错,绝对是孙悟空。至尊宝,不过是悟空的化身。
掐指一算,影片的故事主线,其实非常简单,不过就是孙悟空沦为至尊宝、至尊宝变回孙悟空的轮回。
详细点说:孙悟空要杀唐僧,唐僧以性命为悟空赎罪,换来他转世为至尊宝;
至尊宝找到给他三颗痣的人,然后变回孙悟空。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所有事情,白晶晶也好,紫霞也罢,都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对悟空而言,不过是回归正途中的小小插曲。
揭开重重面纱,整部《大话西游》,都是在借佛教的语境,给我们阐释了“命运”的主题。
但,只要牵扯到命运,就容易被理解为无奈与悲伤。
无奈是有的,但《大话西游》,并不是一个沉淀着悲哀基调的故事。
不是吗?那让我们来看看,成为孙悟空,这到底是不是悲剧。
很多人都对至尊宝提过,他的前世是孙悟空,可都被至尊宝一口否定。
什么时候他开始接受了自己的命运?
死后。
至尊宝被春三十娘杀死以后,“心眼”全开。
然后,他立刻明白了两件事。第一件就是,至尊宝在心眼明澈以后,明白了紫霞对自己的爱,和自己对紫霞的爱,但已经追悔莫及。
但更应该被我们关注的,是他明白的第二件事。
所谓心眼的开启,其实指的是至尊宝的“顿悟”。
他终于不再留恋尘世,放弃了个人情怨,转而想去化解人世间的仇恨。他明白了“解脱众生”的意义。
他明白了自己要去西天取经。
在佛家来讲,这就是“出离心”和“菩提心”的产生。悟空终于追随了唐僧的脚步。
《大话西游》中,最早开启了心眼的人,应该是唐僧。
他从没动摇过取经的信念,他愿意舍弃性命搭救悟空,以德报怨。
这是真正的慈悲。开启心眼以后,这种慈悲心,也转移到了悟空身上。
当你真正开启心眼,理解了世人的痛苦,个人的恩怨情仇,真的会显得微不足道。
所以,西天取经对于悟空而言,并不是命运的枷锁,这是他是大彻大悟以后,做出的自主选择。
从那个只知打家劫舍、缠绵于爱情的至尊宝,回归到腾云驾雾、降妖除魔的齐天大圣,这种脱胎换骨是命运赐予的成就,不是悲剧。
甚至与紫霞的分离,也不是悲剧。
因为,情执,是成佛路上的最后障碍。
很多人认为,至尊宝最后痛悔的,是自己错过了一段真挚的爱情。
但其实细细分析后,不难发现,至尊宝对爱情是主动放弃,而非被迫割舍。
这当然有很大的区别。
要知道,情欲对于取经人而言,本来就是一段无果的插曲。
残酷一点的说法:紫霞的存在,其实就是为了让他去割舍的。
当他心眼全开,立刻就明白了这一点。所以他后悔的,只是当初有机会的时候,没能好好爱一场,成全了紫霞,也成全了自己。他并不是在哀悼爱情的失去,因为注定就不可能得到,何谈失去。
剧中有两段台词广为流传,分别出自至尊宝和紫霞之口。有趣的是,男人们多着眼于至尊宝,女人们则关注紫霞。
大概是因为,一路走来,男人们经历了悟空般的命运,女人们经历了紫霞式的爱情。
这两段话为何如此耐人寻味?因为,都是谶语,预示着命运。
至尊宝的这段话,一开始的确是个弥天大谎,但最终一语成谶:他确实是追悔莫及。
紫霞呢,猜中了前头,却没猜中结局:她的意中人的确是个盖世英雄,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色云彩而来,却并不是来娶她。
命运早已安排好,无处可逃。
巧的是,至尊宝和紫霞,还有和紫霞一体的青霞,正是最想逃避自己命运的人。
紫霞不想当神仙,只想和意中人终日厮守。
孙悟空更甚。片中每个人都对唠唠叨叨的唐僧退避三舍,但为什么唯独悟空对他恨之入骨,欲杀之而后快?
其实就是对命运的逃避。心眼未开时,他被唐僧无休无止的唠叨折磨得不堪忍受,并没有感受过世人的痛苦,也并不想去取经。
最终,心眼开启以后,孙悟空戴上了金箍,继续西行,不再留恋人世间半点情欲。
紫霞则是直接奔去了太阳,青霞回到如来佛祖身边做灯芯。姐妹两个都继续着自己注定燃烧的命运。
城墙上的圆满,看似成全了紫霞的爱情,其实不过是个安慰,给紫霞,也是给观众。
因为,和转世的紫霞在一起的人,叫“夕阳武士”。
别忘了,紫霞仙子只存在于白天。夕阳之时,已是黄昏。
看来,命运的确无法逃脱,是注定要承受的。
回到我们的主题:命中注定,到底是不是就意味着悲剧?
答案是否定的。
比如影片中,究竟是谁,没有成为命运趋势的奴隶,而是心甘情愿去完成命中注定的使命?
是那个叨逼叨的唐僧。
唐僧这个人,对命运是完全没有恐惧的。透过他搞笑的外表和言行,唐僧真正是信仰坚定、舍生忘死、以德报怨的。他对自己的命运,真正具有把控权。
话又说回来,为什么唐僧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
因为他心中丝毫没有自己,只有众生。
不信去看:唐僧的碎碎念,哪句话的中心关乎他个人?没有!
唐僧的语言轰炸,其实都是在传播他的信仰。临死前,人家还念念不忘想交个朋友嘛。
成为孙悟空之前,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只是至尊宝,不过想与白骨精谈一场恋爱。
当我们经历了浪漫、磨难与生离死别,最终留下的,只是个漫天黄沙下的平和背影,然后继续那度化世人的宏伟征程。
很多人认为,片尾的最后一句话,“他好像一条狗”,是全片的主旨。
其实不然,全片都在借悟空之口告诉我们:“上天安排的,最大嘛。”
上天给悟空们的安排,是要造福世人。
命运并没有拖曳我们行走,而是给了我们选择的机会。全在于你有没有度化众人的决心。
的确,拯救世人的途中,往往不堪重负、精疲力尽,就像一条无精打采的狗。
可像一条狗的,是孙悟空,而非至尊宝。沉溺于爱情的至尊宝,还远远够不上做这条狗的资格。
如果心中只有与紫霞的缠绵,那么对你而言,命运的确是把人捉弄得像条狗。
可对于悟空们,成为至尊宝只是个插曲。西天取经才是命中注定。
《大话西游》中包含了大量的奇思妙想,说的话太多,反而容易让人忽视它要表达的核心。很多人愿意把它解读为爱情影片,而刻意忽略掉真正的主旨。
毕竟,每个人都向往爱情,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