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散文 |
二宝神錾磨修碾的真二艺 尹燕忠
写过二宝神二爷爷过去开过芦苇河的故事,我记得他,他孙子也给我说过不少他修碾錾磨子细节上的事,那时候,村里的庄稼人都上前衘头上去推碾,碾子碾盘坏了他就去义务修理,他个子不高,脑后有个小辫子,他盘腿坐在碾盘上,碾轴掉了,他熬好白矾还有什么,想法把轴给“坑上”,庄户人家就又高兴的“吱吱悠悠”推碾去了。他攀磨修碾专门地道,四外八乡都请他修,有的顶多给一菀子高梁或者几斤玉米就罢了。
二宝神爷爷,他大名叫尹宸祚,他给我们亲近,人可好咧,谁也忘不了这位老人,愿他不朽!
过去,我们农村普遍使用石磨磨面、碾子碾米、磙子打场和压地。这些石磨、石碾、石磙都是由当地石匠加工和锻刻的。村中石匠主要在北山采集石料,用锤子、錾子将石料加工成各种石头产品,而加工最
多的是石磨、石碾。在制作石磨时,锻刻的上下磨扇齿轮必须一致,相互吻合,中间有轴,上下扇都要从中心铁柱向圆周呈伞状辐射出齿子,上扇一大一小两个磨眼,磨麦子时,塞住大眼,留下小眼,上磨盘添麦子,上扇边端有两个眼,用绳子挽两个绳套,套磨时将磨棍穿在绳套里,以备驴拉上磨扇或者人推磨扇使用,麦子随着上磨扇的旋转经小眼进入上下磨扇中间,在上下磨扇齿子的咬合下,麦子被碾碎,逐渐转到磨扇的边沿,落在磨盘上,然后收
起用筛子筛去面粉留下麸子,麸子再添再磨,磨麸子时,把磨的大眼放开、小 眼堵住,反复磨五六遍,将面粉磨干净后停磨。
他孙子燕喜哥说,爷爷修磨时,先用撬棍把上扇掀开,稳妥的顶住,不让小孩子进前,以防把娃娃伤住,他精心打磨石磨石碾,有时出村去修香油磨子。每当修完竣工时,他会唱老歌谣,更会讲故事,会念千字文和百家姓,还能背诵三字经,有人讲二宝神爷爷真有学问哩!
一盘磨一般使用一年半载就要锻一次,否则不仅磨速慢,而且磨的面又黑又不筋道,磨速快不快,取决于上下磨扇的齿子,齿子磨秃了,就要请二宝神二爷爷
锻磨,他在锻磨时,一手握錾子,一手拿锤子敲錾子把,錾子在一个磨齿槽中
,一錾一錾往前移,把磨齿子从里到外锻刻好,再换另一个齿槽,等把所有齿
槽都錾过来,再锻另一扇磨的齿槽,两扇磨都锻好,把齿槽中的石渣打扫干净,磨就算锻好了,二宝神不仅煅磨,还煅碾米用的碾子、打场用的磙子,石匠
锻碾子就舒展多了,屁股往碾盘上一坐,屁股下垫块垫子,双手抱锤,叮叮当
当在碾盘上锻,锻碾子讲究碾盘从里向外有一定的坡度,这样碾米时就会向外流淌。一般碾子、碾轱辘、碾粮食都是用较大且坚硬的石头加工
制成的碾砣、碾盘、碾轱辘、磙子用的时间长,齿子秃了也需要像锻磨那样去錾去 锻。碾盘、磙子石质比较坚硬耐磨。
“石头层层不见山,道路弯弯走不完。雷声隆隆不下雨,雪花纷纷不觉 寒。”这是用石磨磨面的场面。而磨豆腐就是另一番景象,“雷声隆隆下大雨,
白水哗哗流不尽”
过去,在农村就是用这种石磨磨面、磨豆腐,石碾子碾米,石磙子打场,石匠锻刻,技法跨越了千年,到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石磨才被磨面机、脱粒机代替。石匠也淡出人们的视线。
说到修碾錾磨子的事时,谁也忘不了二宝神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