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乡土百科 |
同学、老乡、朋友、师生
王冠先
人生在世,至亲之人莫如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儿女,其次便是叔伯舅姑姨等,再者就是同学、老乡、朋友、师生了。“一辈同窗三辈亲”,“姑舅亲,辈辈亲,姨娘亲,不算亲,死了姨娘断了根”。
后面这一句,虽然带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但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老传统观念。为同学要亲三辈,为姨娘只亲两辈,可见同学之亲甚至要胜过姨娘之亲了。“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男儿有泪不轻弹,为什么见了老乡泪汪汪呢?我想人闯荡社会,或“独在异乡为异客”,或“断肠春色在江南”,定然是举目无亲,形单影只,更免不了要尽尝人间冷暖,饱受世态炎凉,有苦只好咽到肚子里,若是见了老乡就如见了亲人,自然满肚子苦水要倒一倒,所以两眼也就泪汪汪了。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句俗语把朋友与父母相提并论,可见朋友对于人生是何等重要。而在我看来,朋友的作用甚至要重于父母,因为人这一生,出门在外的时间远比在家的时间多得多。“天地君亲师”,“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武侠片中的武林高手在临终前大都把女儿终身托付给得意弟子,可见师生关系更非同一般。春秋时期有个“管鲍之交”,是说管仲和鲍叔牙乃是幼冲朋友、贫贱之交。但是两个人合伙做买卖,挣了钱管仲总是多分点,而且管仲多次做官多次被解职,多次打仗多次临阵脱逃。大家都认为管仲这个人不行,既贪婪又不成器还贪生怕死,可偏偏鲍叔牙不这么认为,他为管仲辩解说,管仲不是贪,而是家里穷;不是不成器,而是时运不济;不是怕死,而是家里有老母要奉养。
看来只有鲍叔牙能理解管仲,所以管仲知道了后慨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这个故事也印证了朋友有时比父母更重要,因此后人遇到知己便长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某某也。”古人有诗云:“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鲁迅先生曾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现代人则直呼“理解万岁”,可见真正的知心朋友太难得了。后来,鲍叔牙还救了管仲的命,并把他推荐给要杀管仲的齐桓公做了相国。这样,管仲才得以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并成为一代名相,连诸葛亮也佩服、敬仰他,并时时以管仲自比。靠了老乡成就大事的要数刘邦,要不是萧何为他“月下追韩信”,樊哙在“鸿门宴”上为他排忧解难,夏侯婴在重围中舍命把他救出,莫说当什么“汉高祖”,恐怕连老命也早已丢了。刘邦做了皇帝并没有忘记老乡。他专门回到故乡沛县,把以前所有他认识的老乡,不分男女老幼全请了去,而且不分长辈晚辈,不分皇上臣下,全都坐到一块喝酒、说笑、唱歌,一连热闹了十多天,并且还免了沛县的赋税。那首连大手笔不得不叹服的气势磅礴的千古传诵的饱含深情的《大风歌》也在这时和泪吟出的。依靠同学成就大事的典型是汉光武刘秀。
刘秀的理想是,“做官要做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当个皇帝的开路官就心满意足了。是他的同学邓禹劝他网罗人才,收揽人心,平定天下,创立汉高祖基业,并辅佐他当了皇帝。刘秀做了皇帝,也没有忘记同学,他有个同学严子陵,很有名气,但他不买刘秀的账,刘秀便把他请到京城,晚上睡在一起。严子俊故意打呼噜并把大腿压到刘秀身上,刘秀却毫不介意,还要给严子陵官做。
靠了学生成名的要数徐特立。要不是他有个光辉无比的学生毛泽东,他也未必成为天下闻名的人人尊敬的“延安五老”;靠了老师成事的当数岳飞,要不是周侗精心传授武艺,倾情教诲做人,他也未必成为天下岳马大元帅和光耀古今的民族英雄。也有发达了而瞧不起,不认甚至嫉恨、杀害老乡、同学、朋友或者老师的。爷爷生前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说陈胜当了王以后,他的那些过去的穷哥们都来找他。大家都在诉说当初在一起给人家当雇工,活有多么累,送的饭多么稀,大伙都饿得两眼发花,见了送饭的来了便抢着去吃,结果一抢把饭罐子打了,稀汤撒了一地,大伙只好捡稀汤中的豆子吃。陈胜怕漏了自己的老底,不但不认他们,反而把他们都杀了。
只有一个脑子转的快的赶紧把这段改编成他和陈胜的“辉煌历史”,说咱们想当年“手持钩镰枪(锄头),打破罐(送饭的罐子)”州城,跑了汤(撒的稀饭)元帅,捉住豆(汤中的豆子)将军。陈胜才算把他认下。这当然是民间传说,但陈胜确实是杀了他的穷老乡朋友,这在史书上是白字黑纸写着的。
陈胜这一杀不要紧,以前跟他造反的那些穷老朋友就跑了不少,最后他众叛亲离,成了孤家寡人,被自己的车夫庄贾给杀了。“贵而忘贱者不久”,西汉黄石公说的这句话,太精辟了。小时候在农村走路,一不小心就被路边的蒺藜扎破了脚,爷爷说,这蒺藜就是庞涓的骨头变的。庞涓耍阴谋诡计陷害同学孙膑,结果被乱箭射死在马陵道上,人们还不解恨,就把庞涓的骨头砸碎了撒在大路上让千人踩万人踏,可他的骨头还要扎人害人,该多么招人痛恨啊。背叛了老师最典型的例子是“老虎跟猫学艺”的故事。
还有万历皇帝,做太子时老师张居正对他格外严格,“严师出高徒”,这本是件好事,但他恩将仇报,张居正尸骨未寒,他便罗织罪名清算老师。他虽不是亡国之君,但明朝的灭亡还是应记在他账上。以上是古代的名人的例子,现代版的身边的事例也不少。同事老友们坐到一块,往往议论某人现在到省里或者市里做了大官,人家在县里当官时只要是见了老熟人就抢先下车打招呼握手问好:可也有在县里当官的,开始时一路顺风,可后来开了倒车,“挂倒档”的原因是随着升迁见了老熟人先是握手,后来招手,再后来是抄手不认识了。
当然一个人的升降沉浮绝不仅仅因为是见了老熟人打不打招呼,但《淮南子》上说:“事之成败,必由小生,”细枝末节也多少可以看出点端倪来的。当年的齐桓公到了晚年宠信易牙、竖刁、开方三个佞臣。管仲劝谏齐桓公,齐桓公说,他们有的蒸了自己的孩子给我吃,有的割了腿上的肉给我吃,没有比他们再忠心的了。管仲说,他们连自己和自己的亲骨肉都不疼爱,难道他们能爱你吗?结果齐桓公死了,三人封锁消息,齐桓公身上的蛆都爬到大街上去了也没人管。是啊,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同学、老乡、朋友都瞧不起,都不爱,那他还能瞧得起别人,爱别人吗?他的失去人心,走下坡路也是不难理解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