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玫瑰之乡长出来的文学大树/尹燕忠

(2021-03-17 11:48:34)
分类: 散文

我认识的文学评论家贺立华教授 尹燕忠

我多少次到过洪范池和东阿镇已记不清了。 那里有我很好的父老乡,有很好的老师及兄弟姐妹,那白皮松、大寨山、云翠山、狮耳山、云翠山、于林、浪溪河、永济桥、少岱山、油篓寨等,那清清的浪溪河水潺湲汨汨流淌,那水从洪范池泉、日月泉水流来,甘冽清甜。

我和孔安生主任曾在大热天的时侯,在水库南洗澡,捞笮草,捞鱼虾,仰泳、侧泳、蛙泳、狗刨刨泳、潜泳、蝶泳,使尽绝活,激起浪花,那时俺才是28岁的小青年。 这些水溉泽了东阿谷城的黄土地,充盈了水土,丰茂了稼禾,也孕育了一大批人物。 贺立华、赵峰、宋俊忠、王化奇等先生就出生在这里,大山造就了他们肌肉丰滿的性格,隆起坚毅性格,清泉溪水润成了他们们的灵性,大河的磅礴气势浇铸了他们的真诚粗犷的性格。这就是风水,加上天赋和奋斗成就了他们。 他们的根在故乡,那是命根子,那是文学评论家、教授、作家贺立华老师永难割舍的姥娘土。 尽管他出名了,身居省城,却经常回来和庄乡爷们聊一聊,啦一啦,促膝谈心,推心置腹;席地而坐,尝尝芋头,品品大煎饼,吃口老豆腐,吃块豆腐皮卷大葱,香死了,暖心窝窝。那份情那份爱在俺心里荡悠悠,家乡人想您,您也想家乡人,这是农民的教授和文学评论家。他很谦虚,说我不如那些伙计们混的好,他做那些为家乡的事是应该的。他很有情,他爰和乡土作者啦呱,他给平阴多少作者写评介,俺不知道,他给全国作家包括莫言先生写了多少评论,俺也不知道,但他关注俺这样的泥腿子,他给海亭弟杠近乎了,谈画作说创作,他说海亭两年挒出两部长篇,就是专业作家也难做到。

他说我写的《厚土》使他回到了青春年华,娓娓道来的故事使他感动,他佩服俺惊人的记忆力,却把他给别人做嫁衣做好事的事忘了。贺老师看到我写张永明二叔走了时,他掉沮了,说盼望有天到他家看一看,再走一走他风华正茂时走过的让庄铺南大路。 他忘不了,忘不了别人给他做过的一点小事。那年永明二叔当大队会计,那时凭粮票吃饭,贺老师不夠吃的,叫张二叔给他买了 一百斤小麦,用自行车送去的,他劈头带脸的汗,贺老师记的,我在公社当临干也给公社里的负责人送过小米,大队干部同意的,很正常,不夠吃呵,不整理了,难过。平阴的农民作者忘不了,忘不了呵,桥口农民于兆荣写诗是贺老师调查发表的,南栾湾林隆明和我的稿他都审阅发表。一个作家的处女作对他的成长很起作用,如果打破头杵,可能就毁掉一个有写作前途的人。 贺老师为人很平易和蔼,他没有丝毫的奴性和媚骨,但他又很吃透社会和人性,有些事玩得挺圆通,可不是圆滑呀。那年他到平阴县政府三楼会议室讲文学,那真是豪气冲天,妙语连珠,大才横溢,座无虚席,他讲语言的创新,讲生活与艺术创作的关系等。 有人相处一辈子,我却不记得,有人我不多相处,却要记他一辈子,贺立华教援就是使人不能忘了的人。

相声外交家徐琳兄那天给我啦了这么一件事。他说他表叔于兆荣是桥口人,喜欢写诗,写的很煽情。那天我和于兄上他那里去串门子,说得老于嘿嘿笑,他在篷莱日报当过编辑,给翟永浡市长当过秘书,后来下放到农村当社员,但他做诗的劲头就是摁不下,一激动,写了首《平阴黄河大桥》长诗,用牛皮纸一糊的信封装进去,不用贴邮票就寄到报社,报社副刊一看好稿,很欣喜,想用,那是七二年兴政审,得调查。贺立华老师就接受这件事,骑自行车找到于兆荣,转了好多圈子才在红高粱地里找到了他。那是个年近四十岁的庄户汉子,黑红脸的方脸盘,明睁大眼,热情如火又稍腼腆。他根本没有去大桥,却写出诗来,奇了怪啦!贺老师找到大队,说别写复杂了,报社上班那个别写,就写了个贫农,历史清白,大众日报登了,火了,平阴出了个诗人啦。老于后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就调到栾湾公社当会计,后当所长,直升到人大主席正局级。于说多亏了贺立华教授的调查,老于今年八十八,还像一棵向阳花。

贺老师是在高天厚土下成长起来的评论家,他关注全国优秀的作家,支持他们,指出不足,引领文学新军前行,但也不忘农民作者。 让庄铺的农民通讯员张永明就是他拉扯起来的,和他建立了深深情谊。六七十年代写了很多土味十足的作品,连续十年是省报优秀通讯员,闻名全省。他死了好几年了,很疼的慌,我喊他庄乡叔,很有大人样,俺爷们挺好,老滋味啦,俺拉社会谈写作到半夜,一晚上得抽两盒子烟卷,他咳嗽还一劲抽,一个大老实人,说话费劲,他净说立华是好人,没架子。永明二叔死时才70岁,可惜了。 安城镇农民林隆明写稿一辈子文章,今年八十岁了。

那一年他写新闻不入门,写女队长何美英写了五千字而不能用,贺老师和王有光先生手把手的教,将稿件缩成五百字,只写打机井 一节,标题为《战天斗地的女党员一何美英》被大众报刊用,后被《支部生活》刊用,恣得老林一蹦老高,至今还使着个老劲写,成了镇里曲协主席,大剧本倒腾了十几部,活得怪滋润。 玫瑰之乡的平阴县有个老秀才叫孔令才,很有才,当过公社党委书记、文化局局长、政协文史办主任,50年代写过剧本《三下驴》,反映新面貌的,怛挨了批。他艺术性很高,诗又好,当过济南日报文艺刊编辑,退休后还常写作。贺立华没忘这位老秀才老领导。孔主任生日,贺老师给他写了“仁者长寿”四个大字。老人看到字就眼发亮,啍小曲,长子孔安生说他都愿意挂立华老师的字。

一次,贺立华老师去探望老人,几年不见,孔老人老了,走路蹣跚,说话反应慢,贺抱住老人,哭了。 全国文人圈都很崇拜贺教授,他出过各种文学专著几十本,其中就有《莫言研究资料》,等,开莫言研究之先河,且给莫言先生是至交,其女儿是教授麾下字子。 他对老作家雷庆龙先生钟爱有加。在他主编刊物《青年思想家》上发表雷诗十二首等诗稿,还写了万字的文章叫《玫瑰大地上的歌者》发表在济南日报整个副刊上,很有反响。

最近他又给生活坎坷的孔繁云先生的自传体优美文稿通读几遍,写了五六千字的序言,还委托画家海亭策划了封面,很美气! 玫瑰之乡想他,盼望他多来走一走,看一看,他也不负众望,县里有文学重要活动他就应邀前来,说句贴题乡土暖心的话,平易近人,儒雅随和,他热爱家乡,人民更热爱先生。

2021、3、17上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