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燕忠新闻作品集 |
于阁老故里创作丰收/尹燕忠 文学创作马文平:
《集上的喜剧》戏曲,1983年,山东省《戏剧丛刊》。马文平:《贷款风波》戏曲,1984年,参加泰安地区调演。马文平:《红右枝头春意闹》话剧,1985年,获上海《新剧作》优秀剧本奖。马文平:《她们的心愿》戏曲,1986年,山东省《戏剧丛刊》。马文平:《发财之后》戏曲,1989年,获济南市委政府首届泉城文艺奖。
(1892---1984年)清道光十六年生人,卒于1984年,享年95岁。他幼年即爱好书法和刻印。十六岁时,拜东阿县张秋镇谭金瑶老镌刻家为师,学习各种字体和各种花卉图章的镌刻。擅长正楷,尤擅小楷。在长6,宽3的木板上,能刻成一个扇面形的微型楷书的《春夜宴桃李园序》整篇古文。篆隶印章也很出色,旧商号的票版花样也无一不精。实为东阿一方著名的刻家。他言语温和,为人正直忠厚,是一位艺高名香之人。特别使人敬佩的是,他一生守法,对那些弄虚作假企图不良的人,酬金不论多高,也一字不刻。姜传东姜传东,东阿镇西山人,(1912—1988),14岁开始学习纸扎艺术,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为附近村庄民间丧事做一些纸扎祭品,属于民间的纸扎艺人。其制品多为祭奠冥器,主要有纸人、车马、摇钱树,聚宝盆、箱柜、楼堂屋殿。其他多为花圈,以及其他祭奠用品。进入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姜传东的纸扎艺术日趋成熟,逐渐传授于三个弟弟,姜传路、姜传海、姜传池,让几个弟弟掌握一点技艺,用于贴补家用。兄弟几个平时各自为临镇各村办理丧事的人家制作各种纸扎祭品。近年祭品的制作,也与时俱进,平常的家用电器,汽车、电脑、别墅大院等大多也进入了纸扎祭品的创作之中。
逢年过节,特别是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灯会,弟兄们合作制作灯会上参展的各种彩灯、翻花、灯棚等,每年花样不断翻新,在灯会上独放异彩;同时弟兄几个也各自较劲,通过精心构思,展示技艺,制作出各自巧妙拿手的精致展品,远近村庄的群众都慕名前来观赏。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前,元宵灯会多选在南门西大街举办,整条街布满了来自各村庄、各富户商家的花灯,还有文人秀才们的猜谜灯,以及姜氏兄弟的精彩之作。整条大街从大街东首的玉皇庙和大街西首的关帝庙门前均设有各种灯棚,特别是悬挂有大方玻璃灯三十余盏,玻璃上绘有孙猴子大闹天宫和三国演义等历史故事。每年进入腊月,庙前就开始上灯了,一直到来年的二月二才停灯。
十里八乡的百姓都踊跃进城观灯,大街上的人们熙熙攘攘,络绎不绝。特别是孩童们,跟在大人后面,不断问长问短,直到该出城回家了,还一步三回头的顾盼着灯会上那孙猴子、关二爷及花花绿绿的各种花灯。
张庆柱张庆柱:东阿镇西山人,1953年10月生人。
自幼酷爱武术,12岁承师于聊城市李明厚练习“四门斗”、“小洪拳”等民间武术。1970年师承北京著名武术家“八极拳”第六代传人王金声练习“八极拳”;后又师承济南著名武术家李赞臣,学习部分武术器械。自从正式拜师学艺以来,五十余年的时间,每天坚持练功习拳,风雨无阻,从未间断,武艺不断锤炼提升,几达炉火纯青的境地。先后在2010年山东省第二届“传统武术比赛”中获二等奖;2013年全国“八极拳技艺交流大会”获第一名;2014年山东省第四届“传统武术比武大会”获一等奖及“体育道德风尚奖”;2017年天津首届“吴锺杯国际传统八极拳技艺交流大会”获一等奖,同时获得“吴锺八极拳研究会”杰出贡献奖。
由于其在“吴锺八极拳”方面的造诣颇深,及对“吴锺八极拳”的传承和发扬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吴锺八极拳研究会”一致推荐张庆柱任全国“吴锺八极拳研究会”副会长;济南八极拳协会副会长,其习武事迹先后曾在2013年7月5日《济南日报》平阴版和2016年6月15日《济南日报》给予详细报道;被最新编辑的《八极拳总谱》正式录入为“吴锺八极拳”第七代传人,几十年来共传授正宗“八极拳”技艺30余人,其中关门弟子18名。
2021、1、29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