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乡土百科 |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 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光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我就要凝视他们……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
作者: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98年到南京先入江南水师学堂,后转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1902年赴日本留学,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后弃医从文。1909年回国,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在民国政府教育部任职。1918年任《新青年》杂志编委,同年发表《狂人日记》。1920年至1926年,先后在北大、北京女子师大任教。1927年1月,到达广州任中山大学教授兼教务主任,同年10月到上海。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同盟成立,鲁迅是发起人之一。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末编》等。辑有《鲁迅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