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乡土百科 |
心灵之光
李庆余
1981年8月24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与综合节目》用24分钟播送了我与韩子奎先生合写的报告文学“心灵之光”,文章以生动的材料、优美的语言赞颂了优秀教师李金凤精心侍候瘫痪丈夫事迹,当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在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重读这篇文章,将会有更多多的人被这位情操高尚、心灵之美的女性所感动、所激励。
刚刚解放的时候,李金凤是个十岁刚出头的孩子。她像花朵一样,在阳光和煦的春天里茁壮成长。后来,她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1961年新春佳节,李金凤结婚了,丈夫是平阴县孔村公社的技术员邢志宽。 人们都说,这是金凤凰落在梧桐树上。金凤温雅贤慧,人又长得漂亮,是个打着灯笼没处找的好媳妇。面志宽呢,身材魁伟,仪表堂堂,为人忠厚,工作积极,也是个踏破铁鞋难寻觅的好小伙子。 崇高的理想和炽烈的爱情,将两个进步青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志宽常年在山林小路奔走,工作比较艰辛。每当他星期天从公社机关回家,金凤给他做的饭菜,总是顿顿可口。志宽爱吃鱼,金凤就想方设法买来给志宽改善生活。志宽对金凤也十分疼爱,见金凤舍不得买衣服,就自己到商店为金凤挑选衣料。街坊邻居见他俩感情这样好,都说;“看这小两口儿,好得像块分不开的鲜姜!” 不过,这对幸福的年轻人并没有沉溺在甜蜜的家庭生活中,他们热爱各自的工作。
金凤立志把毕生精力献给党的教育事业。她像一个辛勤的摆渡工,把学生一批一批地送往知识彼岸。1965年,金凤作为出色的青年教师,在党旗下庄严宣了誓,后来被选为尹庄小学的校长。志宽也是个热血青年,他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在山村、果园、田野、苗圃,处处留下了辛勤的足迹,为农民铺就了致富路。 就这样,他们幸福美满地度过了十个年头。 然而,人生的道路并不总是那么平坦的。正当金凤和志宽大步向前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那是1973年3月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是志宽该从公社回家的日子。
金凤这天早早就把志宽喜欢吃的清蒸鱼做好了。天都快黑了,怎么不见丈夫的影子?金凤一边把鱼再热一遍,一边寻思;准是又进山了,干起工作来也没个早晚,都什么时候了,还不回来。她又想到志宽最近精神、身体都不如以前,不觉又心疼起来,随手往鱼碗里滴了几滴香油,向灶里添了几把柴草。 忽然,随着一阵急促的车铃响,一个骑车的人进院来,神情慌张地说;“邢技术员摔伤了,请你马上……”金凤只听了前半句,脑子轰地一下,她像踩着棉花似的,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到了医院。 原来 ,志宽从山里回来,在下一个徒坡时候,两腿突然酥软,不听使唤了。失去控制的自行车像脱缰的野马,一直向路边冲去,连人带车摔到了沟里。幸好没造成骨折,只是受了点外伤。可是,金凤心里却犯起了嘀咕,自行车好好的,人心里也明白,怎么腿就突然不听使唤了呢? 经过段治疗,志宽的处伤痊愈了,可是左腿却还感到麻木酸疼,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金凤耐心的侍候丈夫。
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志宽病情不但不见好转,反而更重了,渐渐由一条腿麻木发展到两条腿失灵,走路不得不拄起拐棍了。 看来,光有精心的护理是不能解除病痛的,金凤决定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本县、邻县、还有几家矿务局医院她都跑遍了,还请了远近十几位有经验的老中医,都没能够确诊。金凤开始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性。她又带着志宽到了省会济南,省立医院、部队医院都去了,仍旧确诊不了。他们又到了洛阳、青岛,还是没个结果。 怎么办?难道就这样算了?不!一定要为志宽治好病。
1975年,他们又到上海。几经周折,找了几位有经验的大夫会诊。诊断结果:小脑萎缩症。大夫们还作了深入浅出的解释;人的小脑是主管行动器官的司令部,病人四肢冰冷,动作不协调,就是小脑萎缩造成的。金凤心中一阵绞痛,她呆呆伫立了好久。当她沉重地回到志宽身边的时候,理智提醒了她:实情千万不能告诉亲人,他再也经不住这样的打击了,是酸是苦自己咽下去。她对志宽说;“志宽,大夫说你得的是慢性病, 不要紧,咱取了药,回家慢慢养吧。” 志宽望着善良的妻子,疑惑地点了点头。
几十家医院,上百名大夫,丸散膏丹,土单验方都用了,病情仍旧没有好转。志宽慢慢明白了,自己的病怕是治不好了。唉!这几年,真把金凤拖累苦了。她正是为党工作的时候,上进心又这么强,可是自己这病……精神和肉体的双重痛苦折磨着志宽,他再也听不尽爱人、亲友和同志们的宽言劝慰,战胜病魔的信心顷刻间垮掉了,病人的精神支柱一旦被冲垮,病情急剧恶化。志宽扶着双拐也站不起来了。他,全身瘫痪了。 志宽病情的恶化,一时间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
有的说:“志宽这下成了废人,金凤这样的知识分子干净利落,她能给他擦屡端尿?六月天非生蛆不可。”有的说:“当初跟志宽结婚,是看着他父亲是个部队军官,现在还图个他个啥!”还有的说:“年轻轻儿的,跟这么个人一起生活一辈子,有什么意思?” 闲言碎语传到金凤耳朵里,引起了她的深思。爱人的病她最知情,不要说不管不问,就是稍微照顾不周,多则一年半载。少则两三个月,志宽就可能……如果从精神安慰他,从生活上体贴他,再千方百计积极治疗,病情兴许会好转。金凤把强烈的爱,倾注了志宽身上。 夏天,志宽怕热。温度稍微高一点,就热得喘不过气来。金凤就坐在他身边给他扇扇子,在屋里不行,就把志宽背到院子里,凉快了再背回去。一晚上要折腾好几次,病人受不了,金凤也不得休息。1978年,金凤用节衣缩食积攒下来的钱为志宽买了一台电风扇。
冬天,志宽体弱怕冷,金凤就早早给他准备好棉衣,天气稍有变化,就及时给他换上。志宽活动少,晚上下肢冻得像冰块,金凤就用暖水袋给他焐,用自己的身子给他暖。志宽肚子寒容易积食,金凤就经常给他买些羊肉之类的食品给他吃,使志宽增高体温帮助消化。 志宽经常一个人在家,金凤怕他闷得慌,就给他订了报纸,买来小说、连环画。志宽躺在床上时间长了,身子底下磨出了血斑,坐久了也烦闷得慌,金凤就把一辆自行车改装成手推车,经常让志宽坐上,推他到院子里、大街上去散散心。人们也许认为一个温良贤慧的妻子和一个瘫痪在床的丈夫不会出现激烈的思想斗争和矛盾吧?其实不然。 那是1979年的春季,学校扩建教室。一天,李金凤在带领学生搬运石料时,不小心扭伤了腰。她忍痛坚持到收工,收了工又开会安排工作,一直忙到晚九点才拖着疲劳身子回家。
进门一看,志宽摔倒地上,脸擦破了,流着血,金凤忙上前拉他,他挣扎着不起来;用毛巾给他擦脸,他一个劲地摇头不让擦,两眼直瞪瞪地死盯着金凤说:“我不胜人了,你不管我了,我也不想活了!”金凤知道他误会了自己,立刻解释了几句,可志宽听不进去。金凤一时又气又急,恨不得把自己那颗心掏出来给他看。过去丈夫理解她的心,现在却失去了丈夫的信任。金凤一下子跪在丈夫身边,失声地痛哭起来。 志宽见金凤这样痛心,心里好后悔啊:她是一校之长,有多少事要操心呀!学校比自己更需要她!他怨恨自己太自私了,太糊涂了,他痛心自己对这样的好妻子太苛求了。他回想往事,望着眼前的妻子,也难过地哭了。两人抱头痛哭……金凤抱住浑身颤抖的丈夫,连声说;“我没照顾好你,原谅我吧……” 她把志宽抱到椅子上,又用毛巾擦净脸上的泥和血。这时,志宽指了指裤子,金凤明白了,原来志宽要大便,没人帮助,想活动活动却一下子摔到地下,又拉了一裤子,金凤急忙给他擦洗身子,又换上一件干净衣服。金凤拾掇完这一切,一打量志宽,他正注视着墙上的订婚照呢。金凤摘下照片,递到志宽面前。志宽看看照片,又端详身边的妻子,看着看着,志宽欣慰的笑了,金凤也笑了,他们笑得就像雨后湛蓝的晴空那么明朗。
注:1981年8月24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林茹在《新闻与综合节目》用24分钟播送了这篇报告文学“心灵之光”,文章以生动的材料、优美的语言赞颂了优秀教师李金凤精心侍候瘫痪丈夫事迹,当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李庆余,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人,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文联党组书记。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当代文学院院务委员,济南市作家协会理,济南市新闻摄影协会理事。50多年来,在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网络平台发表文学、文艺和新闻作品2000多篇,200多万字,著有《真情集》《春秋记忆》《悠悠乡情》《流年碎笔》。
2021、1、27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