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古典文学中的蒙汗药究竟为何物

(2020-12-16 10:56:34)
标签:

转载

古典文学中的蒙汗药究竟为何物

    在古典文学作品中,作者是特别喜好蒙汗药,蒙汗药的出场往往把故事情节搞得更揪人心弦。《水浒传》第十六回里,吴用、晁盖等八人巧妙地把蒙汗药放在白胜的酒桶里,精明、谨慎的杨志最后还是中计。虽说自己只是喝了半瓢,但还是“软了身体,挣扎不起”。而其他人,更是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相觑,眼睁睁看着吴用等人把生辰纲装上车,起不来、动不得、说不了。而晁盖等人不慌不忙地,搬下枣子,装上生辰纲,推着车子下冈了。

    蒙汗药是晌午喝下的,杨志他们到二更才醒,麻醉时间是长达十多个小时。那么,这蒙汗药究竟是种什么东东,竟有如此之神效呢?

    据古书记载:蒙汗药乃是用曼陀罗花制成。《水浒传》中所写到的蒙汗药就是曼陀罗花,曼陀罗花的主要成分是东莨菪碱、莨菪碱和少量阿托品。根据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证实曼陀罗花引起麻醉,主要作用在于东莨菪碱。病人用药后几分钟内即可昏昏入睡,手术时毫无痛感。

    曼陀罗又名风茄儿、洋金茄花、山茄子,产于我国西南各省。为一年生草本,高四五尺,茄叶互生,卵圆形,端尖,边缘呈不规则波状分裂。夏秋间开花,花紫色或白色,有漏斗形三合瓣花冠,边缘五裂,果实为卵圆形,有不等长尖刺,熟时四瓣裂开。叶、花和种子含茛菪碱、东茛菪碱等成分,具有麻醉、镇痛作用。现用曼陀罗制成的洋金花制剂,多用于手术麻醉。

    宋代司马光《涑水记闻》:“五溪蛮汉,杜杞诱出之,饮以曼陀罗酒,昏醉,尽杀之。”对其制法,明人魏浚在《岭南琐记》及清人吴其浚在《植物名实图考》中都有同样记载:“用风茄为末,投酒中,饮之,即睡去,须酒气尽以寤。”

    蒙汗药为粉末状,不下在酒里,故成悬浮液,酒色显得浑黄。蒙汗药与酒混合,麻醉效果更佳,药力见效快,“出门便倒,倒头便睡”就不在话下了。

    说白了,文学作品中这种所谓的蒙汗药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用的麻醉药。

    中国应用麻醉药的历史十分久远。早在两千多年前,《列子·汤问篇》中就记载了战国时代名医扁鹊用“迷酒”剖胸探心,术后又投以“神药”使患者清醒的故事。《后汉书·华佗传》曰:东汉末年名医华佗首创以曼陀罗花为主的“麻沸散”能令人麻醉,忽而不知人事,任人劈剖,不晓痛痒。华佗用此方法成功地做了肿瘤切除和肠胃吻合等大手术,这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用中药麻醉药施行外科手术的记载。

    其实在唐宋期间,应用以曼陀罗花为主的中药麻醉方法已相当普及。但是,在清代以后,中药麻醉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医药方法逐渐被丢弃。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曼陀罗花为主的中药麻醉剂又重放异彩。

    在文学作品中,有迷药那就必然要有解药,而这种蒙汗药的解药是什么呢?清人程衡在《水浒注略》中介绍“急以浓甘草汁灌下,解之。”孙思邈《千金方》中说:“甘草解百药毒。”李时珍说得更清楚:“菓中有东茛菪,叶圆而光,有毒,误食令人狂乱,状若中风,或吐血,以甘草煮汁服之,即解。”

    看来,在那个蒙汗药流行的年代,人们出门时就应该带点甘草汁,防患于未然啊!(张炜)

推荐阅读:“五福临门”的五福指什么? 古典文学中怎样写“反诗” 上厕所为何被称作“解手”

“红杏出墙”与“绿帽子”来历  新娘子为何要蒙“红盖头”?    “孺子牛”到底是什么牛?

“  拍马屁”与“下马威”的来历为何称办事粗枝大叶为“马虎”? 恶奴才为何被称为“狗腿子”? 

“三姑六婆”究竟指什么?     “男女性事”的20个别称         “五花八门”究竟指什么?    

古人对太监的二十个不同称谓   “老公”的原意竟然是太监?      古人对媒人的七个有趣称呼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