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半片犁
董光生


我孙女在昆明市晋宁区昆阳一小读一年级,每次去接她放学,学校的播放器都播出到一段优美的音乐,然后说放学时间到了,然后一二年龄的小学生们鱼贯而出,孩子们手里拿着学校免费发的营养糕点和成长牛奶,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每到这一刻,我就想起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校园里老柳树上的那半片破犁铧。
一九六一年秋天,我六周岁就上学了,当时是我们村和临近的龙洼村一个学校,龙洼村里大地主多,当年斗出来的大院子当学校,因为那个学校是老学校,校园里的办公室前的大榆树上挂的是一个大铁钟,不论是预备还是上下课和放学,那个大钟都发出浑厚的声音,余音还能响上半分钟。当时由于营养不良,上课时我经常打瞌睡,经常被展老头老师的白蜡条的教杆敲醒,有时被敲的头上起疙瘩,学习成绩跟不上,留了一年级。一九六三年秋季,我们沙岭村里办了小学,虽然教室里的讲台是用砖头砌垒的,课桌是土坯垒的台上边支上长条的石板,那石板没有磨平,写字时本子下面要垫上一本书,自己带凳子,带去的凳子有方有圆有高有矮,但是不用出村上学了,我们还是很高兴的。那时候因为教室和老师受限,兴复试教学,我们的学校一共两个老师,一个还是吃工分的。我所在的二年级和四年级在一个教室里上课,我们二年级的学生多,四年级只有五个学生,他们在进门右拐的窗户下边,放了三张从龙洼小学分来的木质课桌,我们的老师是家住邻村二虎庙的尚老师,她当时没有人给她带孩子,背着她不满一岁的儿子来上课,上课时把孩子放在教室门外,先给一个年级上一会,布置了作业让他们先做着再给那个年级上课。放学时四年级的大同学有时抱着孩子送她一段路。我们学校的大院子里的西边有一颗大柳树,由于买不起铁钟,大队干部就从生产队里的仓库里找来一半片耕地用的坏成两块的破犁铧,用铁丝挂在树上,一敲声音还挺脆响,这片破犁铧清脆的声音召集着我们上下课和上下学,一直用到一九六八年,那时公办老师回本村教课,教师多了,又盖了两口教室,不用复试教学了,校园里的柳树上换了一个小一点的铁钟,那钟声虽然不如龙洼小学的那个大钟好听,但是也挺清脆悦耳的。
在上小学的时候,上级领导有事通知都是用接力传递的方式,写个通知或纸条,派一个学生到临近的学校去送,接到的学校再派一个学生送到另一个学校,我当时是老师信得过的学生,一般都是由我完成这个任务,我在送信的时候,还亲眼看到二虎庙小学里的树上挂的是一个水车上用过的铁簸箕当钟用。
后来我们初中临近毕业的一个学期,被联合到刘所联中,那里是老牌的大学校,从建国后就是完全高级小学,就是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那里的大钟发出来的声音更浑厚动听,后来上高中时也是听到的清脆的钟声。直八五年到进了县城工作,去平阴一中去联系工作时,听到了上下课成了电铃声,当时感到很新鲜。我无缘上大学,不知道大学校园里是什么钟声,从我十几年的学生时代,历听了几种钟声,这些钟声我终生难忘。今天看到孙女上学的第一天就领到了国家补助的营养糕点和营养奶(因为学生增加,学校的食堂正在扩建,现在是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在校午餐,扩建后全体学生都在学校免费午餐)。我看到小学门口的公示栏里写着,每个学生小学阶段在校时间二百天,每人每天补助四元营养费,我算了一下,这个小学六十个教学班三千学生,一天的学生营养费就是一万二啊!据说云南省的中小学生的营养补助是国家财政直接拨的,不管是哪级财政拨款,都是说明国家富强了,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大了,说明国家对孩子们的关心很到位了!我真羡慕孩子们!他们再也听不到那破犁铧的钟声了!我时常嘱咐孙女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好好报效祖国,回报社会,为国家多做贡献,把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
(2020.12.11于昆明市晋宁区磷都花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