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三爷爷的故事
董光生

作者:董光生
我的爷爷兄弟三人,他们是泰西董氏家族的第十七世,传字辈,三人的名讳以周家厚三个字占据。大爷爷是个编匠,一辈子和白蜡条子打交道,一把斧子一把短把镰刀,什么样的大耙粪娄抬筐篮子都能编出来。我爷爷英年早逝,今天就说说三爷爷的故事。
三爷爷是活到八十三岁去世的,他去世的时候我无比悲痛,我们董家的人无比悲痛,连大半个沙岭村的人都无比悲痛,前来送丧,这是因为他的人缘好,人品想他的名字一样,厚道,公平,热心助人,他一生没有当过大小队的干部,可村里人给他送了个外号,叫他“书记”。先从他的童年说起吧!
三爷爷自幼丧父,他九岁那年我二十四岁的爷爷因为腰上长疮而早逝,奶奶带着我父亲日子过得艰难,娘家人做主让她另找了人家,我四岁的父亲和三爷爷两人合在一起过开了日子,他爷俩个配合的还挺好,在借用的两间破房子里,学着做饭,学着种地,有时候父亲馋极了就跑到八里地以外的孔庄的姥姥家去“改善”一顿,那时候我奶奶的娘家哥哥闯了关东,弟弟给地主家扛活,我二舅姥娘拿我父亲当亲儿子待,所以父亲愿意去蹭饭吃。三爷爷和我父亲爷俩个就这样过了七年,三爷爷盖了三间房,娶了媳妇,父亲这时候十一岁了,就自己过起了日子。就凭这他老人家去世我能不万分悲痛吗?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三爷爷从小学会了做饭炒菜,学会了耕耩锄割,还会防线织布,缝缝补补,就是不会生孩子,可是三奶奶给他生了九个孩子,三女六男,儿女多了就是福嘛。因为三爷爷会厨艺,半个村子谁家有了丧葬喜事,孩生日娘满月,老人庆生儿娶女嫁,只要待客都请他做菜。他给人家做菜从买菜开始介入,会掂对,既能要上面子还浪费不了,深受村里人的尊敬和爱戴,时间长了,村里家家户户都觉着他像亲人,又是恩人。
善人有福,厚有恩报,三爷爷家的儿女逐步长大,三个闺女都找了吃国库粮拿工资的姑爷,六个儿子的媳妇一个也没犯难,有三个是姑娘主动进家门,另外三个也是一提亲就成,没有一个要过彩礼,人家都愿意和他结亲,都图他家人品好!老人家给六个儿子每人盖了一套土墙的房子,后来他的儿子们都秉承父性,诚信处事,实在做人,有两个到部队受过训,一个当了村里的书记,最小的混进了城里,护校毕业的姑娘非嫁幺叔不可,现在在县医院成了村里人就医看诊的热心向导,真是随了老董家的门风。说起三爷爷盖了六处房子,好像没有做过大难一样,我清楚的记得,给三叔盖房时,我在公社工作,上房顶那天,我早起来过去帮着干上一阵再去上班,到了工地一看,五六十号人已经干的热火朝天,一上午的活一大早晨就完了,没有一个留下来吃饭的,干完活都跑了,害得三奶奶看着一大笼扇子馒头没人吃而发愁。
三爷爷不光当厨师,还是义务调解员,就是因为这,人们才叫他书记的。他说话慢慢悠悠,言不高声,评判是非公平合理,理据可靠对错分明,古今寓言,事例分析,让人口服心服,家家户户谁家有了矛盾和纠纷,他听说后不请自到,不管大事小街节他没有摆不平的。走一次还发生了展家发丧他踩老盆的事,怎么回事呢?是展家的一家兄弟四个,老三家里的去世了,因为没有儿子,老大和老二家的儿子们都想摔老盆好继承点家业,眼看一场你死我活的恶战就要发生,三爷爷在那里当大总理,还能让他们打起来吗,他想先把丧发完在说家业的事,灵机一动,指着对面说,干嘛啊,大家的注意力都引向了他指的方向,他披着大衣,一下腰顺手把老盆拾起来夹到了胳辙窝里,大喊一声起棂喽,双方转眼找不见了老盆,也就都撒了气,到了大门外,三爷爷把老盆一丢,用脚一踩,丧局顺利进行完结了。从那以后,他的书记的外号叫的更响了。他的故事还有很多,今天就说这些吧,怎么样,俺老董家的人不错吧,三爷爷的故事也挺动人吧!
(2020年11月18日于昆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