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物古迹 |
北安故城遗址,在安城镇安城村东,距县城5公里。1956年第一次文物普查中,定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3年第二次文物普查时,改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平阴县人民政府公布保护。2015年报请市级文保单位。 遗址处在山间平地的中心地带,是两面临沟的长方形高台地,当地俗称“东台子”。季节性小溪自东南向北傍西侧而过。隔溪西距安城村约60米。现存遗址南北长134米,东西宽75米,总面积一万多平方米。从四周断崖可见,文化层深约3-5米不等。暴露有灰坑、窑坑及红灰陶片、兽骨、鹿角、蚌壳及少量磨制石器等遗物。据调查,20世纪60年代初,在遗址东南角曾出土过一批完整的青铜器,物已流失。现收集有此处出土的两件完整的灰夹砂陶鬲和灰陶罐等物。此处文化层叠压层次明显,延续时间较长。上限为商代晚期,下限为汉代,是商周至汉代的邑城址。 北安故城,据《续山东考古录》云:“在县东十里,今安城铺,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济北王宽,自刭死、国除、为北安县,后并入卢。卢、在今长清,两汉具有卢县。济北国除,为北安县则宽所都。”又曰:“汉文帝前元元年,于卢县西南别筑城,为济北国治。国除后,为北安县城。”据上所述,此处是汉时的北安县故城遗址。但从断崖上看遗迹遗物,多是商周时代的遗物,仅上层文化有汉代遗迹。此处应是济北王宽在商周旧址上建的北安县城,因多年的雨水冲刷和人为破坏,四周都形成大沟。剩存有遗址仅是原城址的中心地带,已看不出城址的痕迹。 2019.11.18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