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坛诗话 |
《尿泡牛杂面》。一次经过牛杂面店,牛杂面是上不了台面之物,大多是从事苦力的人在吃。我想,有“面子”的人是不会去吃吧,如果去吃呢?于是,隐约有了写闪小说的冲动。我索性将牛杂面变成更上不了台面之物、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尿泡牛杂面”——让卑贱的更卑贱。主要设计的两个人——做牛杂面的和吃牛杂面的。做的人是为了寻找乡愁,吃的人是个“体面”人——喜欢吃,却放不下自尊(被人误以为是老土堡的乡亲,或本身就是老土堡人)。细节就在这里打开。那个模棱两可的男孩,可以认为是这个“体面”人或另一个体面人的孩子,但却“从不回答”。
但读者可以有自己的、不同的解读,作者是生下孩子的女人,孩子的美丑由不得他(她),由看的人来作评判。《表达方式》。一次看到朋友们在激烈的辩论,各持已见,互不想让。心想,各人基于自己的阅历、认知,站在自己的立场,这也正常。于是动手写了《表达方式》。而在写作、修改的过程中,故意增加了狗窝、狗食的份量,让小小说在荒诞中引起更多的思索和多义的解读。或许在你的世界里正确的常识,在别的世界里就不正常,反之亦然。而很多夸夸其谈的人们,如果只站在“小镇的广场”上作没有实质意义的辩论,争个虚名,自以为是老子是世界第一,如果走出去,也许会发现自己其实只是井底之蛙,还有好多自己无法认识的世界,你连最简单的吃、住也理解不了。《蛋盲》篇相应较为简单。偶然的机会,得知一位人家以为很没用,整日窝在家里的女人,却认得自己养的每一只鸡。想到,什么是有作为,什么是无作为?也许你在这个领域无为的,在另一个领域却是天才。于是,就编写了《蛋盲》。关于蛋的叙述,是对认识每一只鸡的进一步打开。在打开的过程中和给小鸡取名的细节,是为了增加小小说的趣味性。
构思中,寻找独特的细节;在叙述中,注重细节打开。不想谈什么主义,能将细节找好、写好,就算成功了一大半。至上读者另有一番解读,那是意外之喜。
2019.11.8日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