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县城东部安城镇的腾飞之路/文/尹燕忠

(2019-10-02 18:15:50)
分类: 报告文学

安城镇东与济南市长清区接壤,东北与泰安所辖肥城市接壤,西临黄河与东阿县相望,西与县城隔5公里,220国道和济河高速公路横穿中部。2015年,全镇总面积122平方千米,辖44个行政村,总人口40687人,男性20018人,出生702人,死亡35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65‰。耕地面积4775公顷。2005年11月安城乡、栾湾合并为安城乡,办公场所在原安城乡政府驻地大楼。2010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撤销安城乡,设立安城镇,镇政府驻原安城乡政府驻地。2011年3月安城镇党委政府正式挂牌。 安城镇境内主要有天堂山、馒头山、黄麓山、寨山、黄瓜山、青龙山、小泰山、穆柯寨山、宋庄北山,其中天堂山最高,海拔371.6米;主要河流有黄河、安滦河,其中黄河为过境河流,长5.5公里,南水北调工程在境内通过,途经7个村,全长7.5公里,桥梁24个。

一、经济发展开新局

2011年是安城镇的开局之年,被确定为济南市重点提升城镇,成为平阴东部工业新城,在县委政府正确领导下,以打造东部新城,建设经济强镇,实现率先突破为目标,不断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全镇经济取得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2011年,地方财政收入1360万元,比上年增长23.2%。2012年,镇域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实现2371万元,规模以上总产值实现9.2亿元,工业利税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31.7%、145%和197%。2013年,全年镇域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5.48亿元,同比增长57%,增加值实现3.6亿元,同比增长51%,利税2.2亿元,同比增长42.4%,地方财政收入实现3135万元,同比增长32.3%。 2014年地方财政收入3135万元,比上年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274万元,比上年增长34.6%;规模以上工业利润13922万元,比上年增长60.3%;农民个人人均纯收入10832元,比上年增长12.1%。 2015年,安城镇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工业园区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帮助下,始终秉承“以心安促平安,以心诚建新城”的工作理念,坚持“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同心同德,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上半年稳住了局面,下半年打开了局面,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2015年,全镇规模企业实际完成产值26.47亿,同比增长15.78%;利润1.68亿,同比增长4.27%;固定资产投资实现36亿;地方财政收入完后4336万元,同比增长15.26%,增幅居全县前列。 五年来,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到2015年底,全镇国民生产总值由9.35亿元提高到17.53亿元,增长了87.21%;地方财政收入由1800万元提高4336万元,增长140.89%;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由4.3亿元提高到26.47,增长515.58%;农业生产总值由2.84亿元提高到4.2亿元,增长抢抓县工业园区向东拓展的有利机遇,坚持园区发展我发展、我与园区共发展的理念,大力推进园区建设、着力服务大项目落地。一年来,先后有元首针织、福胶产业园、单晶铜、鞋业基地、山水二期、山水塑编、华阳紧固件、丞华二期等十几个重点项目落户我镇,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都是空前的。元首针织建成后可形成10万纱锭、1200台织机的生产规模,目前一期工程主车间已建成。福胶产业园投产后可年生产阿胶系列产品6000吨,目前一期车间主体已完工,正等待竣工验收。单晶铜项目一期工程土地整理已完成。鞋业基地现已有达芙妮、宝华、探路者等著名鞋商签约落户,车间已动工建设。山水二期已投入生产。山水塑编项目年生产编织袋3亿条,目前已完成钢构车间建设,2015年投入生产。华阳紧固件项目竣工达产后可年产各类紧固件5万吨,目前已完成勘探设计,正进行车间基础建设。丞华二期建成年产100万平方米的石膏板生产线,现正在车间主体建设阶段。另外,大唐风电已于2013年4月份正式并网发电,现已发电8000多万度;鲁辰重工、汉岳燃气、福海建材、越宫钢构扩产等项目实现投产运营;新引进的酷衣裤项目和现安消防项目正在组织落地。这些项目的落地不但可增加税收,而且能提供就业岗位、带动三产服务,促进农民增收。 安城镇大力发展都市型、城郊型农业,突出抓好特色农业项目建设,使沿黄瓜菜、山区鲜食地瓜、薄皮核桃三大基地不断发展壮大,获批绿色农产品6个,望口山蔬菜基地建成高标准温室大棚75个,被确定为全市十大生态循环基地之一。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实施了涉及安城、南栾、西土等16个村的全国小农水二期工程,涉及望口山、东西平洛3个行政村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涉及宋庄、兴隆、虎豹川3个村的土地整理项目,全镇土地受益面积3.5万亩,新打机井42眼,铺设低压管道5万米,新修、维修防渗渠14公里,架设桥涵110座,疏挖排水沟15公里,极大的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重点打造安城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和腾骐生态园,现已栽植各类苗木4万余株,对机井、蓄水池、低压管道、环山道路、休闲景观等设施进行了配套建设,通过土地流转,加快推进了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以工业化的理念来发展农业,以市场化的理念来经营农业,大力发展都市型、城郊型农业,突出抓好现代农业特色项目建设。一是沿黄瓜菜基地进一步壮大。望口山、东张、西张新发展冬暖式、春暖式大棚600亩,新种植草莓等新品种,初步形成休闲观光农业雏形,全镇万亩瓜菜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二是鲜食地瓜产业不断提档升级。积极打造以冷饭、宋庄为中心的鲜食地瓜基地,引进新品种8个,与山东省农科院联合,培育脱毒处理北京553、济薯22等优良品种,进一步提高地瓜品质和产量。三是高标准完成了济河高速沿线绿化。聘请专业公司对济河高速沿线绿化。进行了高标准设计,山水林田统一规划,栽植嫁接核桃2000亩。

二、镇村建设谱新篇

镇村建设闯新路 安城镇安城社区一期14栋楼主体及内外装饰已全部完成,市政工程基本完成。平洛社区二期10万平方米28栋楼全部封顶,进行内外装修16栋,市政工程规划设计已全部完成正在筹备招标。平洛三期4.3万平方米正在进行基础建设。平洛河公园铺装、绿化基本完成。占地100多亩、投资1200万元的安城广场已全面投入使用,成为平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地方。安栾桥作为跨越安滦河连接驻地社区及安城广场的动脉,目前12棵桩及北侧桥台盖梁已完成浇注,桥北侧拆迁工程正在顺利推进,预计6月份完工。社区中心路已完成项目联审,图纸设计、地面清障工作已基本完成,预计3月份施工建设。投资近300万元修建小官至西凤通村路2.2公里,西凤通村路0.3公里,常天通村路1.2公里,东平洛、双井实现了户户通工程,全面完成了村级公路网化县建设,全镇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 清脏治乱工作成效显著。安城镇建立了垃圾清运队、环卫保洁突击队,新购置两辆现代化垃圾清运车、一辆环卫巡查车、150辆保洁三轮车、垃圾箱1200个、更换保洁员公示牌150块、安装了柴草集中存放处,环卫装备处于全县各镇办前列。垃圾清扫规范化、常态化,为群众提供了方便,镇村面貌继续改善,极大提高了村民的环境意识,很多村通过多种形式对村落进行了绿化、亮化、美化,相继涌现出了小官、张天、让庄铺、胜利、邱庄、宋庄等一批“五化”精品村,得到了群众的真心拥护。 全镇各村都做到了美化、绿化、净化。安城镇向郭树清省长汇报扶贫工作,特别是西凤村贫困户屋顶分布式42KW光伏发电项目经验在全市推广,东电力报、山东行栏目多家报社和电台到西凤采访光伏发电并报道。 安城社区一期12栋楼6万平方米已完成基础建设。投资1500万元,全长2300米的安圣路目前一标段1260米已全部完工;投资4018万元的山水路大修改造绿化提升项目主路面建设以及亮化、绿化工程已完成,投资3500万元,全长2500米的东城街。主路面已竣工通车;投资1150万元,全长3400米的翠东路绿化提升项目已完成路灯安装及70%的苗木栽植。在道路建设过程中按照城市标准同步铺设了供排水、排污、通讯、供热、供暖等各类管线,共铺设供排水、排污、天然气等管线1.8万米,铺设供热管线7000米,高标准完成绿化面积22万平方米;污水处理厂项目已完成地上附属物补偿;在全镇实施了环卫一体化,推行了村集、镇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加大投入,全民参与,集中开展了以“清理三大堆,治理脏乱差”为重点的净化行动,第一阶段整治效果明显,镇村面貌大为改观。 村级活动场所建设逐步优化,监督指导胜利、中栾、西瓜店、王营、西凤、林洼、兴隆等7个村的组织活动场修缮、改造和建设提升工作。建立场所使用制度,加强资产管理。目前胜利村已投入使用,西凤村主题、门窗及院落也基本完工,2016年5月将全部完成。为规范村级组织专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制定下发《关于规范村级组织专项经费使用及管理办法》,确保账目清楚、专款专用、公开透明。 作为济南市六个重点提升城镇之一,我镇围绕东部工业新城的功能定位,以加快融入县城为目标,以社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了新城建设。一是科学编制城镇规划。在县工业园区、县建设局的支持帮助下,聘请省城乡规划院科学编制了东部工业新城总体规划和镇驻地详细规划,明确了“三区两园”的规划布局,为园区拓展和城市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二是社区建设扎实推进。平洛社区一期工程4万平方米,11栋楼,280户,已入住。二期10万平方米,平洛社区景观工程和市政工程已完成。安城社区已完成建设。三皇社区、栾湾社区、毛铺社区的规划建设正在论证中,并将成熟一个建设一个。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展开。投资1500万元,修通并绿化亮化了安城至圣井的南部园区框架道路;投资2900万元,对山水路进行了大修改造;投资400万元,完成了东风至广里近6公里乡间道路;投资1800万元的山水路西首拓宽工程正在进行山体开挖、路面整理工作;投资3500万元的东关街延长线即东城路,已完工运行。在道路建设过程中按照城市标准对供排水、供暖、通信等各项管线进行了同步铺设;投资3000万元新建4万吨污水处理厂一处,目前已确定选址,规划设计正在进行。 五年来,人民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安城镇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投资1200余万元,铺设管道80000米,新打机井26眼,新建水源地3处,加压泵站2处,建成全镇统一的供水网络。总投资1200万元对全乡8个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改善了水浇条件。投资1000余万元对沿黄瓜菜基地和山区鲜食地瓜基地实施了基础能力提升工程。投资550万元,新修村级道路27.6公里,全镇实现了道路硬化村村通。先后投资500余万元完成安城中学餐厅楼、栾湾中学实验楼、计划生育服务楼等一系列牵涉群众生活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

三、科教文委大提升

全镇44个村都新建了健身广场和文化大院,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文体生活。认真落实粮食直补等各类惠民政策,五年补贴农民5000多万元,农民切实得到实惠。至2010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7216元,新农合参合率达99.3%。 五年来,安城镇相继获得省级文明乡镇、省级信访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科教文卫齐发展 投资480万元,对派出所和行政服务大厅进行升级改造,建成了集劳保、民政、财政、土地流转等为一体的高标准服务大厅,方便了群众办理养老保险、低保、优抚、惠农补贴等事项。投资300多万元先后对安城中心幼儿园、三皇幼儿园、毛铺幼儿园、大官幼儿园等进行了改造,其中安城中心幼儿园达到了省级一类园标准,投资1000万,在全县设施标准一流的平洛幼儿园,现已正常开课。争取上级资金500万元完成了中小学操场改造及标准化建设。村级改厕工作正在积极开展,16个村已建成了高标准、水冲式厕所;全镇有12个村进行了村级幸福院建设老人们的居住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全面推行民警驻村制度,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创新社会救助模式,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对农村低收入家庭、贫困学子实行镇企联合救助,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投资400万元在全县设施标准一流的平洛幼儿园,于9月份正式招收新生,已正常开课。投资320万元的栾湾中学学生公寓已投入使用。村级改厕工作正在积极开展,16个村已建成了高标准、水冲式厕所;全镇有12个村建成幸福院并陆续投入使用。 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大教育资源整合力度,投资700万元新建2700平方米的平洛幼儿园,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改善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保证食品药品安全,扩大新农合报销比例和范围,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大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监管力度,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为民服务中心建设,争创全市一流;全面推行农村养老保险,确保老有所养。加强敬老院规范化管理,投资100万元改建敬老院餐厅,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全力做好党管武装、农村财务、低保发放、弱势群体救助以及工青妇联等各项工作,使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全面建设平安安城、宜居安城。 安城镇先后获得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一级文化站,省级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全镇有镇综合文化站1处,村文化大院36处,健身广场38处,有8支民俗表演队,2支戏曲表演队,镇综合文化站存书6500册,全镇村级图书室共存书12500册。有两支电影放映队,实行数字化放映,全镇每月每村放映一场电影。有中学一处,小学10处,在校生2456人,教职工346人,中小学教师达标率;入学率均达100%。卫生院院两处(安城、栾湾)、职工72人,医护人员68人,有17个卫生所,乡村医生76人。 总投资230万元卫生院落成使用,面积2000平方米,配房100平方米,固定资产90余万元,设有临床科室12个,医技科室4个,30个床位。 居民生活在提高 安城镇把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认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 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人民更加幸福、社会更加和谐。借助各级扶持,对广毛路进行改扩建,改善交通出行条件;加大教育资源整合力度,投资700万新建2700平方米的平洛幼儿园,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改善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保证食品药品安全,扩大新农合报销比例和范围,彻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大企业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监管力度,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积极开展生态文明乡镇创建活动,确保镇村环境整洁;全面推行农村养老保险,确保老有所养,加强敬老院规划化管理,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使农村五保老人得到应保尽保;全力做好低保发放及弱势群体救助工作,使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加强了部门联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进一步落实。全镇享受城乡低保人数653户,806人,覆盖率为2.1%,基本实现应保尽保。评议出低保边缘户及其他苦难群众,537户,658人,使困难群众得到了及时救助,落实贫困残疾人重残补贴、护理补贴240余人次,在“泉城光明行”“白内障”复明筛查工作中,对全镇44个村进行了筛查,进行医疗救助160人,解除了他们视力模糊的烦恼,赢得了群众好口碑。城乡医疗救助服务进一步优化,2015年,全镇共有200多人次救助对象申报大病医疗救助,开展临时救助10多人次,救助金额超过100万元。 全村44个村都通上了水泥路、沥青路,有24个村进行了整体硬化,32个村按上路灯,进行绿化,实施自来水村村通工程,全镇41个村全部吃上自来水,全镇共有交通小汽车包括高中档共656部,原栾湾乡政府敬老院投资500万元装修改造为拥有145个床位;兼有活动室娱乐场所,功能齐全,设施完备,董庄村投资85万元建起养老院,现全镇共有老年公寓14处。新打机井24眼,铺设管道12000米,引黄灌溉等达12500亩,全镇人民幸福指数提高,均有获得感。

2019.10.2日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