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平仄/文/孙宗颢

(2019-09-27 14:31:29)
分类: 文坛诗话

1、基本概念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随着普通话的推行,古汉语中的入声“消亡”了,分别归入了古汉语中的平声、上声和去声,称为“入派三声”。入声归入去声的部分古汉语是仄声、现代汉语也是仄声,容易分辨;原来的入声归入平声和上声的部分,很难辨认,需要不断形成记忆。属于另外一个话题“入声字的记忆”,有方法,也需要死记硬背。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

2、关于格律的一点理解(1)诗歌的音乐性诗歌诗歌,中国的诗是用来唱的,具有音乐性,所有的诗歌都是可以配谱而唱的。格律诗又名“沈宋体”(唐武则天年间由沈佺期、宋之问倡导而定型),格律诗出现之前,有诗往往有谱。格律诗之前那些古诗,往往不具有整齐的字数(如诗经、楚辞,以及古乐府、歌行体等杂言诗),概是因为可以适合音乐的节奏,随着乐曲走的。而格律诗的出现,则是第一次使诗歌脱离了曲谱曲调,可以独立吟咏了,也就是更文学化了,文字的分量更注重了。

但是,是否会缺少诗歌天然具有的音乐美感了呢?当然不是,格律诗其实是把构成音乐最重要的要素给融进诗里去了,这要素就是“节奏”。我们都知道,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可言,节奏才是构成音乐曲谱第一重要的。格律诗把这个要素包含进来,即使不按曲谱来唱,那么,其节奏性的抑扬顿挫,也同样会使诗歌具有音乐上的美感。格律的音乐性,主要体现在平仄的有规律的交替,以及韵脚的一致性。为什么格律诗一般是不许换韵的?概因为,格律诗的韵,起着一个音谱上的“主旋律”的作用,是保持其音乐性的统一和谐而不离散的作用。格律诗的平仄交替,则是把音乐的节奏感表现得非常分明。我们或可以把格律看成是音乐上的四分音符里的2/4拍,认识到这样的规律性的节奏感,是写格律诗必备的基础训练之一。音乐可以千变万化,节拍却不能乱,主旋律(主基调)也不能跑,所谓的格律诗,就是把文字音乐化了。用文字的声调起伏来表现这样的音乐要素,如此而已,原理上并不复杂。

(2)格律节奏的构成原理我们的汉字是方块字,每个字都可以独立存在的,每个字也自然地构成了一个独立的音节,而不象那些国外的拉丁文字(英、法、德等),有时一个字需要好多个音节组成。所以,把汉字当作音乐上的音符来使用,更切合、更灵活,也更方便。我们平时对汉字的使用上,不论是口语还是书写,都是以二个字(或单个字)为最小的使用单元。如平阴、县-玛钢-公园就是这样,二字一个组合单位,又是我们最常用的。格律的节奏构成,也是根据这个特点来的。

记住,格律的节奏单元,就是主要以二个平仄相同的字为一个单位。也就是,“平平”或“仄仄”。所谓的格律,不论是诗还是词,其基本构成的要素单元就是这二字为一节拍单元的。我们看格律化的句子,主要是看前四字或前六字,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再如“路上行人欲断魂”则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再看一个“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看的更清楚了,这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和你的诗意无关,只和你要表达的意思所选择的字的音调有关系。看,格律只是为了让你表达的更美,更具有音乐感,格律是不会妨害诗意的!因为中国的汉字,非常的丰富,同一个意思,会有多个字来表达,同音不同义、同义不同音、多音字,等等为了选择可以合上律的字,我们有非常丰富的字库可选。

只要了解二平二仄(或二仄二平)这样的交替规律,选择字,其实不难的。二平之后,跟着就该是二仄;二仄之后,跟着就该是二平。这样平和仄的交替出现,就是格律的基础形式,我们把这叫“替”。如果二平之后,你不换声,跟着还是二平,那就叫做“失替”了。这违反了格律排布的规律,从音乐角度上讲,你把音乐的节拍给打乱一了。至少带来了节奏上的混乱,使其音乐性遭到了破坏。我们注意,二字在一起,如“大象”“红旗”“梅花”“雪月”“代表”等等,重音(或重意)往往在后面这个字,后字,往往拉的声调也比前一个字长。也就是说,不论是二平字还是二仄字,后一字总是要“重”于前一字的。

这就引申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理论。也就是说,在格律形式上,本该二平(或二仄)的,那么,你只要把后一字的“平”(或仄)守住,那你就算守住了基本的格律音节。二字中的后一字,才是这个节拍中的音节点。格律诗只能是双数句。单数句(不包括诗的第一句)只能以仄声收音,即最后一字只能是仄(白脚)。

偶数句只能以平声收音,即最后一字只能是平(韵脚)。3、关于平仄格律的记忆方法明白了以上道理,平仄的记忆也就很好理解,也不难。我的观点,记住一个“仄”字,就记住平仄了!二平二仄的交替规律,那么记住“仄”字,基本句式也就应运而生,“仄仄平平仄”!记住,诗词所有的句式,都是由这个基本句推演而来的,也就是由“仄”这一个字按照中国汉字二字节拍单元结合“替”的规律,自然推导出来的。“仄仄平平仄”向下怎么推导,因为节奏和节拍的自然变化需要,只能是“平平仄仄平”(如果是仄仄平平仄就重复了),这种叫“对”,也就是仄仄对平平、平平对仄仄,仄对平、平对仄。再向下呢,如果呆板的继续对,就又回去了,又成了“仄仄平平仄”又重复了,需要寻一点节奏和节拍变化。第三句由“平平仄仄平”变为“平平平仄仄”,这种叫“粘”。为了节奏和节拍的变化,原本“平平仄仄平”中的平平不再“对”了(仄仄),改为“粘”(平平),后面“对”结合二仄。

“平平平仄仄”之后的第四句,按照“对”的原则“仄仄仄平平”。也就形成了最基本句型的五绝格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所有的五言绝句诗都是由这个句型推导出来,这四个句子中其余三个句子做首句,按照二平二仄交替、对和粘的原则,推导出其余三个句型,也就是五言绝句诗的全部格律。【1】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2】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3】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4】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五言前面加上对应的平平或者仄仄就是七言。五言绝句诗基本句型前面“对上平平或仄仄”,形成七言绝句诗基本句型。仄仄平平仄                       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 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                       仄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 仄仄仄平平(韵)这四个七言句子中其余三个句子做首句,按照二平二仄交替、对和粘的原则,推导出其余三个句型,也就是七言绝句诗的全部格律。【1】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2】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3】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4】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在绝句(四句)的基础上,按照二平二仄交替、对和粘的原则,由四句向下继续推演到八句,就形成了律诗(八句)。

七律和五律一样的,只是在五律前面加上对应的平平或者仄仄就是七律。不管是绝句还是律诗,不管是五言还是七言,不需要死记相应的格律,记住“替”、“对”、“粘”的基本原则,慢慢熟了,顺手就推导出相应的格律了。所以,记住一个“仄”字,也就真的记住格律了,说起来也真不难。

2019.9.27日下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