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报告文学 |
二哥孔宪才先生走了不到三个月,我就写了孔宪才系列一至十篇文章,有位诗人先生将4篇文发方远先生主办的舜网文学部分,其中《呕心沥血的孔宪才之四》点击量达15万之多,这是叫人想不到的事情,我写的七律古体《哭孔兄》被济南日报新平阴刊用,反映极好,不是我的诗文好,而是老孔干得好,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作家赵峰先生说我写的老孔系列没有出其右者,是对我的鼓励,也是对孔的赞扬,他写的《闲言碎语咱不讲》一文、作协主席宋俊忠先生写的嵌名诗《吊孔宪才》那才真叫好哩。
一
老孔仅当了一个乡镇的文化站长,却有取之不尽的价值宝藏,这与他的人格魅力有关,他没有一般文人的酸腐,更没有山野之莽,是个阳刚兼细腻的杂糅体。
他既读书本之书,又读社会之书,社会生活是他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正如赵峰老师说的:“生活厚实了,艺术技巧先不用尽去考虑”一样,孔宪才在北京住过,在生产队、大队里呆过,同那里的劳动群众结为一体,形成了他的黄河地域文化和山区民众文化,因此形成了平阴乃至全国七六后乡镇文化站长多才华多朴实多几把刷子的“孔宪才文化形象”,这批40后、50后、60后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体戚与共,同甘共苦,并不是什么专科毕业、本科毕业的科班出身,而是与大山为伍,与黄河共搏击,沐浴狂风恶浪的生在社会基层逆境中的苦孩子们,他们头顶高粱花子,身有黄泥点,双手有硬茧,脚上有牛屎,说话山野味,带着苦菜花香风尘仆仆走进机关里来,给基层机关带来一股春风,一股清新。老孔就是这样,挥动双臂刷大字,亮开歌喉唱大曲,挑灯夜战写戏文,登上舞台来几句,老百姓听了哈哈喜,回到家里抱娃子,到了田里耪大地,农村工作和大队干部透心底,几杯小酒一端,三推两拥,膝盖子一顶,村干部说甭管了,三天完成任务了,这叫会说话,还会写文章,粗的细的文的武的,火柴盒豆腐块长篇大论都咧出来了,人们说孔宪才这一批文化人,除了生孩子不会么都会,过奖了。
二
一次老孔去一个村催工程进度,那个大队干部是石匠,在那里抡大锤,三米见方的大石头,砸一下裂瓜一下嘴,砸一下泚他一脸白点子灰,嘴里骂骂咧咧,老孔说操你爹你在日这块石头,这个样猴年马月也治不开,老孔眯缝着眼找到巨石纹路,用嘴吹一吹,抡起大锤,用锤楞灌进石缝里,吭吭吭三十六锤全成了豆腐块,不大不小三十二块,那大队干部拱手作揖,孔二哥站长俺服了,明天上人,共用十天完成任务。果不其然,孔宪才包的村得了个头等状元,奖金三千元,别人说老孔有法,他又编成小戏《修渠》,在泰安汇报演出获演出创作一等奖,人家说孔宪才这叫拉屎扒芋头一功两得。
人家二哥会说会拉更会做,谁都愿给他啦呱,给他交朋友?他自己也不拿自己当外人,到了县政协文史委主任展恩华那里吃着喝着还拿着,喜得展主任嘿嘿笑。也有难堪处,可老孔拿下脸来了,文化馆馆长邵邦申桌下两瓶五粮液,孔提着就走,邵说孔站长放下,老孔说不叫拿咱就不拿,过了两天他来到文化馆和邵馆长等弟兄们给造出来了。数一数孔二哥的朋友很多,上至县委县府的大官,下至乡镇科员级,上至省市文联,下至县文联,文人圈子七百多号人他都有通讯录,谁家有红白喜事,他带头组织发动去帮忙付礼。
孔二哥说打一天的狗一天的狗腥气,打虎来同吃肉,交友要有人味。老孔出书了叫《老孔杂耍》,他让宋俊忠先生作序,宋主席谦虚,非让他找省里的作家写,孔二哥说:“您是我入党介绍人,又是我党校授课老师,非您写不可,您最了解俺!”肺腑之言,宋弟写了叫《说不尽的老孔》,那真叫文采飞扬,才高八斗。
三
孔宪才文化现象究其因有三,其一、广阔而丰厚的城乡生活,尤其农村生活厚实;其二、广泛接触县乡各级干部,熟悉各种人物,同他们具有很深厚的兄弟情谊;其三、接触上层文人作家,虚心学习,多练笔多实践不厌修改,和作家交朋友,这是别人不可比拟的敢于接触上层名人的勇气。
一九九三年孔宪才老兄应邀参加了《中国农民报》在北京举办的首届笔会,他在会上聆听了莫言、李国文、刘震云等作家的创作高论。当孔得知莫言先生是山东高密人时,就打开话匣子无话不谈了,那时莫言的《红高粱》红了,全国知名,人家莫言和孔宪才认了老乡。后报社又请来刘震云、李国文等作家给全国农村的作者充电,晚上孔拎上二斤二锅头,一斤五香花生米,喝着酒在一起聊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大有海阔天空之势。笔会收尾,老师让20多位作者谈体会,孔二说:创作好比做豆腐,豆腐本来就好吃有营养,怎样做出才更好吃更有营养呢,俺基层作者顶多会做凉拌豆腐,加点油盐葱花罢了,还会做白菜炖豆腐。而老师们的大作呢,一出手就是红烧豆腐,那时过了油的,能不香吗?莫言先生的作品是炸豆腐盒子,里面装的是海参鲍鱼啊!孔的话引得全堂大笑,说比喻得好。话别宴会上,老孔让莫言题词,莫言二话没说,题了八个字,叫:“孔家风度,中华之心”。落款莫言,作家刘震云为孔宪才二哥题了“不懈”二字。二哥始终以中华之心,始终不懈奋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活着哩!
2019.8.21日早
作者简介:尹燕忠,男,中共党员,山东省报告文学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村任科技队长等,后调乡镇任专职通讯报道员、秘书、民政文书、文化广播站长和办事处书记,被抽调县委写党史,又被安城锦水抽调主持写史志,先后有760多篇作品在省、市、县发表。是县作协理事,安城镇作协副主席等,荣获省市县模范先进称号。曾在济南日报趵突副刊发表《故乡的白天鹅》《故乡的小河》,在山东人民出版社发表报告文学《高甲海招财助人》,在湖南《楚风》刊发表《小河》,在济南市作家协会主办刊物《一路花香》发表散文《想起了国歌》、小说《梅花》获玫瑰文学奖、《李存葆在玫瑰之乡》2019年第3期《泰山文化》发表小说(活宰驴)和(宰牛)等被刊载于作家出版社国庆征文选等,共发表670余篇作品,现已写作各类作品6600余篇。
地址:山东省平阴县兴安小区13号楼3单202
手机微信号15966600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