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民间故事 |
在中国历史上跑官卖官两个朝代最盛行,一个是清朝后半期,因国库空虚,朝庭公开卖官贾爵。只要小男孩满月,即可买官捐官,等待成年侯补,为了分清当官的来路,对通过科举考试而取得的官职称为科班出身,对政府卖官而花银子买来的官职或功名称为捐班,意思是捐款所得官职,比说买官更觉得让人接受,也使世人觉得更好听。当时官多大都能买,只是钱多钱少的问题,一致于使国民思想长期受污染,那就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当官为宦的捞钱应该,官越大捞的就越多,当官是为了捞更多的钱,捞钱是为了当更大的官。不过清朝卖官的钱是进国库的,因为官是皇家封的。建国以来,政治清明,政府廉洁,人民安居乐业,达到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昌盛时期。而改开以后个别地方政府甚至军队出现的非正常状态是领导直接收受贿赂,卖官的钱直接装进了个人腰包。当然现在已有的人点了菜谱,有些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是仍然有人逍遥法外。清朝的时候用慈禧的话说是:全国一十八省没有一个清官,都是层层送礼,如果有清官,皇上太后的礼又是那来的啊?
我讲的故事名字与买卖官员是乎没有联系,其实仅有其寓意,并不是为了骂县级官员,是一个人为编造的笑话。话说清朝皇帝身边的一个工作人员,当时皇帝称属下为臣工,即工作人员,爱郷即是尊称。这个人年轻貌美,办事干练,深得皇上娘娘们的宠爱,只是可惜已经娶媳妇了,媳妇在家务农。皇上对其说:老早就想重用于你,皇宫里缺少一个太监,拟定为七品知县级。你自己慎重考虑吧!这个当官的很是高兴,只是怕媳妇不愿意,想回家给媳妇商量商量,这样的事还怕别人笑话自己惧内,不敢说出口。无奈之机另寻理由,告暇还乡,也属正常。到了家给媳妇说商量个事,先要个孩子的想法自不必说,媳妇肯定同意。一说要当太监媳妇就哭了,当太监就把宝贝割去了,哭着说:县官不值那个机巴钱。咱宁要身子全,也不要那县官。
2019.8.15日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