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尹燕忠
尹燕忠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7,575
  • 关注人气:6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区小戏《散文》作者:欣欣然也

(2019-06-08 22:06:16)
标签:

杂谈

分类: 散文

看了您的美文(娄玉龙老大爷的命运),浮想联翩,竟回忆起当年娄老先生和我相交的一些往事,翻出前些年写的一篇拙作,算是共同缅怀过去的流年碎月吧!                                                                                                                                                           我的知青往事之三        跟农民学唱戏
近来看电视,被一部片名为《大生活》的连续剧所吸引。特别是喜欢剧中那首“我爱祖国的大草原”的插曲。一听到那熟悉优美的旋律,我就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几年前插队做知青时跟农民学唱戏的时候。

我所插队的那个小山村,是当时全县都数得着的先进村。还有一个很有时代感的名字----向阳大队,后来才又改回旧称---西土寨。但我们还是觉得前一个名字好,喜庆,中听。村里有个集体荣誉感很强的领导班子,啥工作都想跑在前面。譬如说,在那个年代,就特别重视农村的文化活动。

刚来不久,就常有人面带自豪地给我们介绍,说村里有个全由生产队社员组成的“庄户剧团”,打解放初就成立,已在农村舞台上活跃了几十年。村里现在有好几个“名角”,其演技或唱功完全可以和县剧团的人一较高下,在三乡四村很有些名声。外村人看他们的眼光,颇像现在的粉丝追星。

我们知青都觉得自己是当然的文化人,对农村的文化事自然十分热心。本人更是一直窃认为还算有些艺术细胞,所以此心更甚。现在想起来,其实完全是“自负”心理作祟。好像觉得自己在小学、初中没得到正规音乐老师指点的情况下,仅靠一本“音乐入门”便自通了音乐简谱和五线谱,就有多了不起似的。加上后来还能无师自通,学会了作词谱曲,就更觉得有了些可以傲视其他“文艺青年”的本钱。其实,当时自己所谓的音乐创作无非是些儿歌之类,像为孩子们创作的儿童歌曲<<我是公社的向阳花>等,基本就限于在我任教的学生们中间流传,(后来在部队所作“我为革命深挖洞”、“向国防现代化进军”等固然在刊物上被印成了铅字,也仅仅是机遇使然而已)我从侧面打听到,村剧团人数不多,但很精干,不少人都是一专多能,多才多艺,要想加入进去并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如果没有“两把刷子”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情。

当下,信心十足的我还是找到当时负责村剧团工作的团支书,积极要求报了名。不多久,村里经过考察、筛选,最后在我们知青中选拔出了几名所谓基础比较好的文艺骨干充实进村剧团,我如愿名列其中。

因为是纯业余的,剧团的惯例是只在每年秋冬的农闲季节活动。这年的秋收过后,剧团又正式开张。有了知青的新近加盟后,全团大概有20多人的样子。村里很重视,其具体体现是剧团活动算是正常出工,凡参加者都有工分可拿。党支部娄书记还亲自在成立大会上给演员们鼓劲打气,特别对知青新演员提出了要求。全体演职员都跃跃欲试,摩拳擦掌,意欲在舞台上一展身手。我呢,也对自己的能力深信不疑,觉得日后在剧团混个出人头地应该没什么问题。

谁知,在第一次排练现场,我就傻了眼。原因是,我们这里的农村剧团传统上一直只演出农民们喜闻乐见的河南豫剧,其实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豫剧团。主要演出剧目除了移植革命样板戏折子戏之外,还有就是自编自演很受农民们欢迎的豫剧小戏。村里有个四十多岁的娄大叔算得上多才多艺,同时担任着剧团的编剧,导演和乐手,可以说一人撑起了剧团的半边天,大家伙儿都很尊重他。当时分配给我的排练剧目好像叫<<划线>>,讲的是一个农民家庭的老两口为给儿子盖新房,在宅基地问题上围绕公与私展开的冲突与风波。小戏编的挺有意思,也不算太长。导演要我饰演里面的老汉。这对我来说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唱腔、动作、道白一切都要从头学起。排练的第一天,当我看到有些老演员拿到唱词根本不用曲谱直接就能唱,感到十分惊讶与不解。已有几十年“演龄”的老导演告诉我,由于豫剧剧种里保留了许多不同流派,流传着各类各种、风格各异的传统唱腔,因此,当需要表达新内容时,可以很方便地将新的唱词套在老唱腔上就行。“嗨”!我一看确实是这么回事。原来唱过豫剧的老演员们将新唱词拿到手,只需简单哼哼几句,很快就能对上老唱腔进行表演。而乐队也完全按已有的老唱腔进行伴奏,可谓一蹴而就、珠联璧合。可这些对于我这个以前从未接触过豫剧的门外汉来说就没有这么简单了。由于我演的小豫剧根本没有曲谱,唱腔完全都是靠口头流传的,我又没有老演员那种套老唱腔来唱的本事,只好靠导演一句句来教,时间上比别人要慢一半截不说,更要命的是自己原来只会唱歌,发声方法和节奏感都与豫剧有所不同,所以,我一开始唱出的豫剧全都带着股歌曲味,不伦不类,直让人发笑。好在身边的娄导演不但演艺经验丰富,待人也憨厚、实在,不厌其烦地一句句教我唱腔,一字字传授道白,排练场内外,处处给了我支持和鼓励。当然,我本身更要付诸努力。除了天天对着收音机熟悉河南话和豫剧

2019.6.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