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秦俑的小小说创作分享课/从讲好一个故事开始~原创:秦俑Q我们都爱短故事

(2019-03-10 14:03:56)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坛诗话

秦俑的小小说创作分享课 | 从讲好一个故事开始
原创: 秦俑 Q  我们都爱短故事  今天

秦俑的小小说创作分享课





从讲好一个故事开始

文_秦俑

经常有作者问我:到底要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小小说?

老实讲,这个问题难住我了。

这么大一个问题,大到我就是将所有的小小说创作分享课都写完,也不一定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但作为一个职业期刊人,一个编辑,面对作者提问,我总不能说,对不起,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

这不成笑话了吗?

而且,敢于这样提问的,多半是那种新得不能再新的作者。

对待新作者,我们要像春天般温暖。

所以,我只能偷换概念,我通常会这样回复他们:想要写好小小说,先从讲好一个故事开始吧。

当然也可以有其他回答。比如说,想要写好小小说,先从写好一个人物开始吧。想要写好小小说,先从提炼一个细节开始吧。诸如此类,怎么答都不会错。有些问题,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的。

面对一个小小说文本,我们先看到的是故事,是人物。在故事与人物之外,需要花一些心思,我们才能发现展现故事与人物的文学技巧,以及躲在文本背后的作者的情绪与作品的题旨。

故事与人物,是小小说文本最直观的两个要素。这其中,人物是核心,是主体,人物的思想性格可以主导故事发展的走向。故事是载体,是脉络,人物的塑造离不开故事情节的构架与展开。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小说创作,就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达到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

这么看来,写小小说要从讲好故事开始,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小小说不是故事,但小小说需要讲故事。

这句话里提到了两个不同的“故事”概念。前者是一种文体的特指,国内有许多故事刊物,发行量大,读者面广,写作者众多,有许多小小说作者也写过故事。甚至,有一些故事被《小小说选刊》《小说选刊》转载过,而有一些小小说也会在故事杂志上抛头露面。

这种现象很好理解,各种文体之间(除了小小说与故事,也包括小小说与散文随笔、小小说与童话寓言等)的区分都不是绝对的。小小说与故事之间,允许存在一定的交集。有一些故事,它既是好故事,也是好小说。这并不矛盾。

但是,作为一种文体样式,小小说与故事还是有本质区别的。这一点,我将在接下来的《进入文学的叙事》这个章节里,专题与大家进行讨论。

小小说需要讲故事,这里讲的“故事”,是另外一个概念,可以理解为“故事情节”的简称。我们最早对小说文体的理解都是从“三要素”开始的:人物、情节、环境,是构成小说的三要素。这其中的情节,指的就是故事。而情节设置,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编故事”。

小小说创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编故事与讲故事的能力。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一个好的小说家;但一个好的小说家,他一定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故事讲得好不好,能直接影响到小小说作品水平的高下。一篇小小说,故事讲好了,就成功了一大半。

当然,小小说需要讲故事,这话也不是绝对的。现在有些小小说不讲故事,或者说有意淡化故事情节,有些小小说甚至连人物都没有,这都不足为奇,也不用担心会扰乱对小小说的正常认知。无论作为编辑、作者还是读者,我们都要包容这样的探索与尝试。

我觉得,文体界定也好,创作规律也好,最好都是开放式的。一旦将一些东西定死了,僵化了,就是作茧自缚,走着走着,就走不动了。

从事小小说编辑工作十多年,从《百花园》到《小小说选刊》,从小小说作家网到我们都爱短故事,我一直都在呼吁“创新”。其实,创新并没有那么可怕。它不是要否定什么,更不是要颠覆什么。它是一种打破,是探寻各种各样的可能。它不是只能这样,或只能那样。它是既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这才是理想中的小小说创作的未来。

在小小说创作与阅读中,我们一般都更在意一篇作品讲了什么故事,却很少去关注这个故事怎么讲。

这可能与我们的思维习惯有关。相对来讲,我们的基础语文教育,是不是太过于注重思想内容的发掘呢?分析一个文本,先看它讲述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揭示了什么,批判了什么,启发了什么,等等,归纳总结,说得头头是道。

我们的教育传统,是不管什么课,到最后都可以变成思想课的。

这也让我们一部分的小小说作者与读者,尤其是和我一样年龄偏大的人,已经习惯于作品的社会解读与思想解读。不能按语文课本那样去归纳中心思想的作品都不是好作品,太过于考究故事怎么讲的作品都是舍本逐末。甚至于,我们习惯了主旋律,习惯了正能量,习惯了现实主义,习惯了心灵鸡汤。有时想想,这样的习惯还挺可怕的。

扯远了,回到故事本身。一个故事的核心,不仅包含这个故事讲什么,还应该包含这个故事怎么讲。

从创作层面上讲,一篇小小说的故事与人物往往会决定其思想高度,而讲故事的方式则决定其艺术高度。我们讲一篇好作品要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具,那么,一个好故事,讲什么与怎么讲也应该同样重要。

可惜的是,在小小说创作领域,只有很少一部分作家会有意识地去注重讲故事的方式。比如说滕刚,再比如说蔡楠。他们的创作,当年是引起了一些关注与争议的,这是小小说创作的一种进步。当然,对这样的创作也要保持一份警惕,它没法复制,很难成为主流,而且也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太迷恋于讲故事的方式,常常也会让创作者陷入重复自己或难以为继的困境。

从阅读层面上讲,作者讲故事的方式往往会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度。这就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么样发现一个好故事,然后为这个故事寻找到一种最适合它的打开方式,并最终与阅读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这可能是对一个作家最好的考验。

2019.3.10日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