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理我们,你们慢慢开花,我们等~人民文学出版社~像片孙郁先生

(2019-03-06 19:55:58)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坛诗话
不要理我们,你们慢慢开花,我们等~人民文学出版社~像片孙郁先生



这是2018年9月16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微信公众号推送文艺联合书单文章下方的读者留言。我们看后感动异常,当即发给主持《汪曾祺全集》编辑工作的郭娟老师。郭娟老师回曰:暖!好感动

最近几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微信、微博平台上,汪迷催全集进度的留言恐怕多达数万条,但最让我们难忘的,是这条。

人文社要出版这样一位作家的作品,目的是旨(在)给读者一份礼物,给后世读者留下善本,对于这样一件要流芳千古但是无人问津的事情,我谨给人文社一句话:

不要理我们,你们慢慢开花,我们等。

2019年1月10日上午,《汪曾祺全集》在2019北京图书订货会召开了新书发布会,中国出版集团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共同邀请汪老子女汪朝、汪朗、汪明,《汪曾祺全集》主编季红真,《汪曾祺全集》小说卷、书信卷主编李建新,著名学者孙郁,与《汪曾祺全集》编辑团队一起,正式地向全体汪迷发布新书上市的好消息。从印厂直接拉去的第一批货,80套样书,迅速销售一空。

打磨了八年,这朵花,终于开了,但愿我们没有辜负你们八年来的无数等待,也但愿全集能经得住后世读者的检验……

而对于这位读者,如果您有幸看到这篇推文,请在后台联系我们,我们将给您邮寄一套《汪曾祺全集》(加盖汪老印章),以略表我们的谢意。谢谢您的理解,谢谢您的鼓励。

下面是《汪曾祺全集》发布会的速记稿,也一并献给多年来默默期待它的诸位读者们。谢谢你们。

李岩:汪曾祺作品出版史上的一件大事

李岩

李岩(中国出版集团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曾祺先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大作家,他在小说、散文、戏剧等方面皆取得很高成就,他的作品富有才情,也很温暖,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他的全集的出版,12卷丰富的内容,将使我们更全面地阅读汪曾祺,走进汪先生的艺术世界,收获更多精神享受。

所以,出版《汪曾祺全集》是我们出版人的荣幸。早在项目启动之初,集团公司就很支持,专门划拨了出版资助。因为全集的出版,任务重,耗时长。现在,经过8年精心打造的《汪曾祺全集》终于出版了,我们由衷感到高兴、欣慰。这是汪曾祺作品出版史上的一件大事。

《汪曾祺全集》收入了迄今发现的汪曾祺全部作品,还收入了书信、书画题跋等日常文书,全集贵“全”,其中有许多文章、书信都是首次发表;同时,《汪曾祺全集》讲究底本、校勘,每篇作品都有题注,这是非常合规矩又相当不容易做到的事。所以,人民文学出版社《汪曾祺全集》历时8年的编辑出版工作,是努力为广大读者、“汪迷”们提供汪先生作品的一个“全本”,“善本”,为学术界研究汪曾祺提供一个可靠的文本基础。

应红:好作家好作品要有好版本,要全面了解汪曾祺的艺术与人生,请读《汪曾祺全集》

应红

应红(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非常高兴今天上午有这么多朋友来参加《汪曾祺全集》出版发布会。首先要感谢今天来到现场的各位嘉宾,感谢汪曾祺先生的子女,特别要感谢为这套《汪曾祺全集》做出非常多艰辛工作的我们的主编和分卷主编,还有在下面就坐的各位汪迷。因为我们这套全集做了八年,今天责任编辑都到了现场,主持全集编辑工作的郭娟老师也来到现场。在这八年的时间里,我们有的做全集的老编辑已经退休了。

在此我很高兴地宣布,我们人民文学出版社倾力打造的《汪曾祺全集》出版了。《汪曾祺全集》收入迄今为止发现的汪曾祺全部文学作品以及书信、题跋等日常文书,共分12卷:小说3卷,散文3卷,戏剧2卷,谈艺2卷,诗歌及杂著1卷,书信1卷,并附年表。共400多万字。

感谢汪曾祺先生的家人对我社的信任,感谢《汪曾祺全集》主编、分卷主编为此付出的辛劳,感谢为《汪曾祺全集》出版提供无私帮助的社会各界人士,感谢汪迷们的不断催促,更要感谢的是天上的汪先生,感谢他写了这么多美好、温暖的文章!

汪曾祺先生是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他从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其创作生涯历经半个世纪,跨越两个时代。他前承五四新文化传统、师从沈从文,后启寻根文学回归民族传统的思潮。他的创作,小说、散文、戏剧、文论、新旧体诗等诸体兼备,皆取得很高艺术成就,堪称文体家;又兼及书画,多有题跋,以博雅名世。他的作品,深受中外读者喜爱,也是文学研究者普遍关注的对象。

我们人民文学出版社自80年代以来就陆续出版了他的小说集《晚饭花集》、当代作家选集“汪曾祺卷”,出版了他的散文集、小说全编以及青少年版读本,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而《汪曾祺全集》的出版,使我社汪曾祺作品出版工作上了新台阶。

在《汪曾祺全集》启动之初,我们就立意向《鲁迅全集》的编辑出版质量看齐,打造精品。为此我们发动社会力量、组织专家学者,钩沉辑佚、考辨真伪、校勘注释,精心编辑,不觉间时光过去已是8年。

这套《汪曾祺全集》有三大亮点——

一,收文最多。小说、散文、剧作、诗歌各门类都有新发现的佚文收入,其中不少篇章从未见于汪曾祺作品集,更有首次发表的手稿;新征集到的书信数量也相当多。《汪曾祺全集》不仅收入汪曾祺创作作品,也收入了他加工整理的民间文学作品,还收入了书封小传、题词、书画题跋、图书广告、思想汇报等日常文书。可以说,《汪曾祺全集》收尽汪先生全部文字著述。

这些新增内容,一部分是由汪先生子女提供的,一部分是近些年来学界陆续发现的新材料,还有一部分是我们出版社向社会征集而来以及根据线索追踪查找到的。这三个渠道汇集了相当可观的内容,极大丰富了汪先生作品、文稿的数量,并将拓展人们对汪先生文学成就的认识、增进对汪曾祺本人的了解。

二,讲究底本,校勘精良,倾力打造汪曾祺作品新“善本”。全集中的文学作品,以最初发表的报刊版本为底本(未发表作品、书信以手稿、油印本为底本),以作者生前自己或他人编订出版的、比较优良的作品集或手稿作为参校本,进行校勘,改正文字的错、漏、衍、倒置及标点错误,确保为读者提供一个原汁原味而又编校精良的汪曾祺读本。

为了守住底本规矩,各卷主编在全国南北各大图书馆搜求,踏破铁鞋,这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校勘校订文字,也是考验细心耐心的慢功夫,拿着放大镜,摊一桌书,是编辑工作经常的情景,常常为辨认一个字、校正一个字而欣欣然。

三,每篇有题注,提供了汪曾祺每一篇作品的版本信息——书市中,汪曾祺各种作品集很多,但能做到每篇有题注的,仅有人文版《汪曾祺全集》。

题注交代原载及收入作品集、文本改动、笔名等版本信息;书信题注,介绍收信人简况;部分诗歌在题注中交代了必要的创作背景及由编者所拟诗题情况。通过题注,每一篇作品的版本情况基本厘清。

题注虽然只有短短几行或一句,却往往是经过费时费力查找版本信息、耐心细致地比较不同版本的更改情况等大量幕后工作得出的结论。体现了《汪曾祺全集》的学术性,也体现了我们不惜工本、耐心打造精品图书的职业操守。

总之,好作家好作品要有好版本,要全面了解汪曾祺的艺术与人生,请读《汪曾祺全集》。

孙郁:我个人心目当中觉得《鲁迅全集》之后最有份量的是《汪曾祺全集》

孙郁

孙郁(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非常高兴参加这个活动,我记得八年前郭娟老师召集大家开过一次会,就是启动全集的会议,当时请季老师做这个工作。一晃八年过去了,做了很多的工作。人民文学出版社有一个非常好的传统,当年编撰《鲁迅全集》,就动员全国最优秀的鲁迅研究专家,《鲁迅全集》后面的注释成为我们进入现代文学史的很重要的入门向导,它特别重要。《汪曾祺全集》的编撰也是延续了人民文学出版社这样一个编辑传统,它是有学术含金量的,所以特别高兴,全集千呼万唤始出来。有些分卷主编很厉害,像李建新,他对汪先生的文本非常熟悉,他的熟悉程度有点像当年朱正、林辰对鲁迅文本那样,有这样编辑的加入会保证书的质量。

鲁迅之后,一个作家的作品可以反复阅读的并不多,有的作家只有一部两部或者一篇两篇能反复读,但是汪先生几乎所有文字都可以反复阅读,所以我个人心目当中觉得《鲁迅全集》之后最有份量的是《汪曾祺全集》,我期待阅读这套书,我相信很多读者会喜欢它。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我个人觉得我们的文学有各种各样的选择,有鲁迅的传统、胡适的传统、茅盾的传统,还有各种各样的传统,但汪先生这发生了变化,他把中华文化当中最温润的那些东西给召唤出来,他成为我们当下社会最急需的精神营养,而且他充满了智性,在审美方面,几千年汉字书写的魅力,汉语言文字的经验,在他的笔下调试出了最有现代性的东西,古今打通。而且他的文字非常有魅力,我们读他的文字会想到从六朝以来中国人的文章的气脉,他把这个衔接下来了。

而且他又有很高的智慧,他对世俗社会的认识,他在世俗社会里面能发现美,而且又超越世俗,这个本领不得了。所以那么多人喜欢他,是因为他在没有意思的地方发现有意味的东西,他创造一种美,他使我们感觉到生活如此美好,面对黑暗,他用一种美的东西去克服黑暗,汪先生这样一种品质是我们当下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作家,非常稀缺的。

新中国这么多年过来了,出了那么多优秀的作家,我个人心目当中最优秀、最伟大的作家其中一个就是汪曾祺。他逝世到今天22年,他的作品被阅读的数量可能是最多的,当代作家有两个人去世以后的书再版最多,一个是汪曾祺,一个是王小波,这两个人是我们民族的财富。

所以《汪曾祺全集》的出版,一方面让年轻人,一代代的人,通过阅读他来走进他的世界,从而更热爱我们的文化。另一方面也会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因为这个全集的出版,汪曾祺的研究会进一步被推动起来。正像《鲁迅全集》的编撰推动鲁迅研究事业一样,《汪曾祺全集》的出版也一定会对当代文学研究,特别是对汪先生的研究,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对主编、对编辑、对参与编辑的这些朋友们,认识的和不认识的,表示敬意,也祝出版社越办越好,我相信将来还会发现一些新的东西,希望全集如果有新的东西增补进来更加完善。

季红真:《全集》忠实于历史、返归原典,是对历史负责、对作家负责,也是对后人负责

季红真

季红真(著名学者,《汪曾祺全集》主编):我觉得读者和作家之间是邂逅的关系,是一种缘份。汪先生给以现当代文学为专业的人士一个极大的挑战,孙郁刚才都说光了,我没有什么好说的,但是我对汪曾祺,是从大学开始,80年开始阅读与追寻,四十多年追踪,反正就是被迷惑、被诱惑,属于痴迷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出一版忠实于历史、返归原典的一套书是对历史负责、对作家负责,也是对后人负责,我们要看见尽可能多的保留历史信息的一个文本,这是基本的东西。

《汪曾祺全集》附大量珍贵照片

汪曾祺的文学史的价值足以堪当这样一个重任,他是扛得起来的。一般认为,中国小说两个源头,魏晋文风被他继承,从魏晋一直到当代的忽隐忽显的文脉,这个文脉长期被遮蔽打压,他使中国小说回归它的古老源头,从庙堂回到民间,使得小说的边缘性、民间性和世俗性得到充分的美的张扬,因为“五四”以后的批判传统非常强大,成为了主流的话语,汪先生这样自甘边缘的作家,在边缘处发现民族精神最宝贵恒常的东西。

在具体的操作上,我们这是一个结构性的全集,类别是最全的,佚文肯定还会有,不断的发现,因为我们找的有些佚文还有没找到的,但是这个结构搭起来了,以后有新的佚文可以继续往里面增加,出增补版的时候不需要再费力,这样对未来增补保留了空间,这是比较具有常识性的,我们以文体的“全”著称,不是以文章的全,全集不全古来都是这样的。我们从统一底本开始,为未来更年轻一代的人们做更深入的校注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他们在这个基础上做就可以,不需要自己再去整理版本问题,这是我们在学术上有一点贡献的东西。

我个人能够参加全集的编辑,是躬逢其盛,我非常感谢所有的编辑、主编,还有社会上很多不知名的这些朋友,包括我的很多学生也参与进来,有时候找一篇文章就是靠大数据,全国大图书馆都去查,对我来说,我这辈子读了一次中文系,能够作为交代性的功课就是这套书,而且我在诸位身上获得很多知识,对我自己的学术水平是一个提升,所以我也很高兴。谢谢。

汪朗:我就说三句话吧,一是太不像话了,还有就是两个感谢

汪朗

汪朗(散文作家、汪曾祺长子):说实在的,我坐在这儿有点惭愧,除了模样跟老头有点像,别的基本没怎么干。我就说三句话吧,一是太不像话了,还有就是两个感谢。   

太不像话了是谁呢?就是我们家老头。他一辈子写的东西,随写随扔,我们家没有给他整理得比较完备;他自己吹牛说将来能进文学史的,但是他对自己的东西不是很在意。不能说不在意,不是很在意。所以这给这套全集的编辑增加了很大的难度,老头如果生前认真一点,可能这个全集编起来能够更顺利一点,所以这个老头确实有点太不像话,在此向在座的诸位表示歉意。

两个感谢。第一个是感谢参与这套全集编辑的人文社的领导和社内社外的编辑人员,他们确实花费了大量的心血,这是我们家里人做不到的。不知道什么犄角旮旯的东西都划拉出来,而且加以严格的考据、修订,这个工夫花的时间太长了,当年第一次开会的时候好多人都风华正茂,现在都熬退休了,包括郭娟,她肯定是染头发了(笑),白头发添了好多。真是花费了大量的心血,这一点可能是一般的读者不知道的,我们作为汪家的后人多少参与了这个工作,我们能够深切的体会到。说实在,没有这帮人的齐心协力,也就不可能有今天《汪曾祺全集》的问世,在此我们作为汪家的后人对参与编辑的所有人员表示感谢,鞠一个躬吧。

第二个感谢要感谢读者,这套书自打立项到现在有八年多,老头的这些粉丝们一直不离不弃的在守候着这套全集,而且这些年他的作品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如果没有读者的热心和对老头作品的喜爱,这套全集的编辑或者出版的意义、价值也就没有今天这么大。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的读者对汪曾祺作品的热爱,所以才使这套书的出版有了更高的价值和更强的现实意义,这一点应该对广大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个书出完以后可能还有一些后续工作要不断做,我们作为汪家的后人一定要全力配合人文社把各项工作做好。

2019.3.6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