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苏华:北京老太读后感~金麻雀网刊

(2019-02-24 10:15:50)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坛诗话

北京老太读后感(7)

都说过年七天乐,我是因为特殊原因实在乐不起来。但是幸运的是我有小小说,在春节这七天里给了我很大的精神安慰。

读《北京、南京》再感

为什么要说“再感”,是因为我在新年前读过侯发山老师的《北京、南京》,写过一篇读后感“幸福抉择”。那时候我坐在家里心无旁骛,只是读出了侯老师文字里的内涵,并且给自己和读者留了一个疑问——“如果自己遇到了‘老歪’这样的情况该如何选择?”原本不过是写作的技巧,也并没有想到会有人真的遇到这样的问题。

那是腊月29那天,我去看望正战斗在“春运”第一线的志愿者战友们。西站的人太多了,我竟然无法挤到他们身边。我转身正准备离开的时候,一位小伙生气地打着电话:“不是跟您说了,让您来北京过节吗?!怎么又跑到我妹妹家去了?!”我被这突如其来的情景惊住了,脑海里迅速寻找着相似的记忆。但是西站太乱了,我真的没有来得及和那个小伙聊一下,他就消失在人海里了。

我回到杂乱无章的家里,心头一直萦绕着那个小伙的声音。我孤独的眼神望向了安静地躺在桌子上的手机,却反应不过来那个记忆就在这个手机里。这件事因为搬家的忙乱,被我像捐出去的书一样扔到了脑后。直到没有了金雀坊每天的文字推荐,大初一的早上让人若有所失。我百无聊赖地打开了手机,无意中打开了文档里的随手记录,“幸福抉择”四个字跳入了我的眼帘,那时就像此刻一样把我的泪水坠落。

什么是“幸福”?谁会有“幸福抉择”的权利?是侯发山老师笔下的“老歪”。哪怕是同一天接到了去北京、去南京的车票,也真正是幸福无比呀。因为“老歪”的儿女即使自己的生活不尽人意,也依然忘不了赋予他们生命的父亲。而“老歪”即使有再多的艰难困苦,也没有把家人抛弃。这样的亲情才是血浓与水的亲情,没有了金钱诱惑和世态炎凉。

此刻我再次重读了侯发山老师的《北京、南京》,再一次感悟到文字的魅力。

今年没有《红包》

小年那天,我去看八十多的父母。虽然第二天就要去交房租了,我还是拿出一千块钱给了母亲。看着老母亲开心地笑了,我也欣慰地笑了。眼前仿佛又出现了几十年前:快过年了,母亲在悄悄地用“红药水”染红两个包装纸做成的小口袋。我和哥哥躲在一边悄悄看着,然而我们的眼神却是越过母亲忙碌的双手,落在了那个装着花生瓜子的小篮子上。当我第一次被王培静老师邀约拿出一篇作品,并且要自己写一下读,发表在台湾刊物上时,我立刻想到了那篇以母亲为原型的《红包》,并且写下了这样的文字:“中华民族的习惯是出门的人都要在年三十回家,回不了家就会产生“乡愁”。这是一篇京味小说,描述了徐婶从糊纸口袋装钢镚给家人发红包,到家人用美元、港币孝敬她,满眼都是幸福指数。整个主题贯穿了保持中华民族光荣传统精神,展现了徐婶家庭和睦的幸福生活。快过年了,看到这篇作品心里暖暖的。”

可是母亲,今年没有红包了,对不起。

冬季之续语

杨晓敏老师的《冬季》,再一次发表在《小小说选刊》上时,我曾经跟帖评论过。但是因为那时我只是以文论字;所以那篇陋评淹没在了七百多个日子里。后来我斗胆再一次写了一篇读后感《“冬季”遂想起》,承蒙杨老师抬爱,发表在了金麻雀网刊平台之一“栽种小小说纪事”平台上。能够和诸多名家“同台唱戏”,对于很多作者来说,应当是件非常荣幸的事,是可以值得炫耀的事情。而我却在意的是文字能够在这个平台上保留下来,我可以随时回味。

写《“冬季”遂想起》的时候,我满心都是感恩之情,笔下都是赞美的文字。那天窗外是北京难得下雨,此刻窗外却是瑞雪飞逸。今年的春节于我来说不同寻常,然而我看着自己写的读后感,再看着杨晓敏老师笔下的“红狐狸”,真想在梦里遇到一个奇迹。我与杨老师的《冬季》真的很有缘,第一次看到时是北京在下雪;再次细读时是北京在下雨;此刻窗外又是雪漫天地。这时我的耳边,仿佛响起了申平老师的声音:“……此刻我已睡了,他还在为我忙着。”





王苏华,笔名晓苏苏华。北京市写作学会理事,北京东城、丰台、大兴作家协会会员。诗歌、散文、小小说在国内外报纸刊物均有刊登并获奖。被评为“城市文化优秀诗人”、“中国骄傲、2017年度表演艺术家”等称号。

2019.2.24日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