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文坛诗话 |
我先说了,最近投稿其实挺多的,之所以选发了洛华这篇,有一个理由,就是他对当下生活的这种敏感,适合在公众号上推。
对当下生活的这种敏感,老作者具备的也不多。我们生活中每天都有新鲜事物出现,共享单车出现很久了,但是很少有人写;二胎政策也出了很久了,有人写,但写得有意思的很少很少。
洛华想要表现时代和人心的距离。这是个大主题,这个点还是挺有意思的。不过相比你的思考现在这篇作品还是有点单薄,如果能把你说的爱情、友情、亲情三部曲都写出来,每篇选择不同的角度,或许会更好。
你大师父让你们少写家长里短和情啊爱啊,他这个观点是有些偏颇的。《红楼梦》写的就是家长里短,就是爱情悲剧,最近大热的剧《知否》也是讲家长里短。很多小家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大社会。
我这观点也不一定对。我还是坚持我的意见,林黛玉与贾宝玉就是非常小我的爱情。不过爱情虽然很私人,但爱情总是与人的性格命运缠在一起的。而每个人的命运又离不开时代这个大背景,将小我的爱情真正写好了,也能写出一个时代的深度来的。
有点偏题。总结一下,写爱情没什么问题的。从编辑角度来看,现在爱情标题的好作品越来越少了,爱情还是要写的,连爱情都不写了,文学存在的意义要少很多。
洛华这篇,选材是最大的亮点吧。对当下生活的把握与思考,还是比较到位的。不过毕竟是新作者,也有不少缺点,请大家也说说不足的地方。刚有人已经说了,故事还是比较简单。我接着说,故事是淡了一点,主要问题在于篇幅有限制,但是作者有些交待还是显得多了些。举个例子,作品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两个场景,一个是在开车,一个是在星巴克,是不是可以合到一个场景里,这样可以节省很多的文字。第一二部分的场景都合到星巴克,第三部分还是星巴克,这样也是一种照应。
这一点我们都要注意,因为小小说篇幅限制,场景能少一些就尽量少一些。
还有关于对话,如果不是特别需要,对话尽量要简洁,我们生活中说话时总是啰啰嗦嗦的,因为嘴巴说耳朵听,没法停下来,说的人总担心对方听不明白,所以在那重复讲。但写成小说就不同,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是可以停下来的,而且可以对对话内容进行脑补,这样,就可以将对话中的很多内容省略掉。这个技巧可能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当代作家中写对话最厉害的是余华,有机会大家可以去翻翻他的《活着》与《许三观卖血记》。那对话,什么时候省略,什么时候又故意啰嗦,拿捏得真的太好了。
另外,整体碎的东西多了一点。小啜一口,瞟一眼,这些细节其实都是多余的,并不能为塑造人物做出太多贡献。
刚有人说第一二部分场景转换很自然,场景切换问题是不大,包括这些细节也提炼得可以,但是省了场景和一些碎的闲笔,少加一些不必要的修饰,就可以将增加故事情节的内容。这篇作品整体故事是完整的,但中间有一部分写得很弱,就是黑客加了微信之后那部分,“我”与女神的对手戏就相对弱了一点。在大数据时代,通过非常手段加女神为好友了,这里面是有戏剧性的,结果并没有拓展开,这样,就导致了读者会觉得这个故事有点单薄。从加微信好友到删微信好友,中间这个过程其实可以写得更有意思的,具体怎么写,可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思路。
2019.2.23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