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村有俩个一心想挣钱的人,论亲情两人即非邻居街坊又非一枝一院,只是同姓同宗,志趣相投,私人关系不错,论辈分一叔一侄。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一年开春,椿芽刚想上市,便商量去济南倒卖椿芽,头天买好,晩间零点左右开拔(出发),说不定一天闹个五六块钱。
那时候骑自行车到济南约七八个小时的路程,两人一合议就下把了,到东阿侯庄买来椿芽,在路上俩人就商量如何保鲜?如何增重等等,好多弄两个,回到家里找好麻袋,绳子等等,把椿芽往水缸里饮一下,再控控水,然后凉一凉,晩上就装好麻袋摋好车子,吃饭睡觉了,因为第二天过了零点以后就得拔毛,两个人买来椿芽光本钱就花钱了尽了,想想第二天没零花钱了,怎么吃饭啊?叔叔说:“你死心眼不?卖了椿芽还不是钱啊”?免辈的当然是口服心服,连连称是是是!
第二天刚过零点,就叔叔就来敲门,两个人孬好地垫一垫(吃点东西),就骑上自行车出发了,一路上你追我赶,拚命地蹬,一身臭汗,蹬啊蹬,一根肠子挽半根,累个臭死,约八点半左右好不容易来到济南的无影山大集,集上人也不少,赶紧出摊,打开麻袋往地上一摊,傻眼了,杆是杆来叶是叶,根根如撸下来的一样干净,过来人嘴一抿笑着就走了,又来的人不理不采就走了,怎么喊也无人应,怎么劝就是没人要,怎么办?减价处理呗!唉!减价仍没人要,原来椿芽捂了,都是两拿着的,试想有好的谁要这滥的?真是想好不打好上来,弄巧成拙了,只能自作自受了,我的娘哎!蹬了七八个小时的车子,等到十一点了仍无人问津,肚子里已是饥肠辘辘,怎么吃点东西啊?两人一商量把椿芽一舍,捡起麻袋走则为上。
爷俩到一家饭店门口打下车子,长辈的带头把棉袄翻过来一穿,装要饭的吧!那时候棉袄里棉裤里都是拚凑的,五艳六色,比较有看点,两人捡人家的剩馍残汤剩菜扒拉一肚皮,夹上车子就往回赶,回来一提起这事就上头,可是别人听了却笑的乐不可支,哈哈大笑!
2019.2.6日下午初二兴安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