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文坛诗话 |

在庞大的小小说写作群里,有这样一批实力派作家正行走在路上:他们虽未达到创作上的巅峰状态,头上暂时还没有笼罩上耀眼的光环,然而由于他们的多年坚守,埋头耕耘,作品质量稳定,实际上已成为小小说创作队伍里的中坚力量。
三门峡市的金光自然也应在其中。
数年前,金光出手便写出小小说佳作《山乡的五月》,不久还以此篇为书名出版了小小说专著。《山乡的五月》相继获得《百花园》年度“读者推荐奖”和郑州小小说学会优秀作品集奖,在读者中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些荣誉虽未给作者带来大红大紫的效应,却极大地鼓舞了作者对小小说写作的热情,并以此奠定了坚持以“新闻视野”的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基调。
生活对于那些眷顾它的人是厚爱的。辽阔的豫西大地,丘陵与旷野交错衔接,历史与传奇引人入胜,沉甸甸的文化底蕴,浓郁的乡野风物人情,加上跌宕起伏的当代生活变迁,复杂纠葛的人性心态,成为金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一篇篇千把字的小小说,像峦林遮掩的山间小溪,一路吟唱着或高亢或沉郁或轻灵的天籁之音。重读《山乡的五月》,依然能感受到作者对于土地的眷恋之情。主人公根西血气方刚,毫无顾忌地到城市淘金了。因先天准备不足,其结果只能是落魄而返。父辈和生养过他的土地敞开宽大的胸怀,接纳了曾经弃它而去的浪子。或许根西在他重新淬火的日子里,对人与土地以及脚踏实地的生存选择,会在历练、思考中日渐醒悟,以求再次投入到对新生活的挑战,而眼下,他只能像古希腊的大力神海格力斯一样,在土地母亲的怀抱里抚平伤痕,积蓄力量。作者的这种朴素认识具备传统的仁性和美德:土地给予人类的慷慨馈赠,不仅在于衣食温饱,还在于它所衍生出的历史文化传承,滋润、改变着人类精神的质地。
《也许你能当上县长》诠释了“滴水之恩涌泉报之”的现代含义。少年强子因生活窘迫即将辍学之际,三德老汉慷慨解囊资助他继续读书,并说了一句足以成为他一生动力的话:“我看你娃聪明,读了书说不定能当县长哩。”强子大学毕业数年后果真当上了县长。强子厚报三德老汉的举措,是上任后随即巡查全县的贫困生辍学情况,并拨专项资金解决返校就读的困难。这和以往那些局限于个人之间的报恩故事不同,它将当年青年的胸襟视野,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金光的小说语言清新质朴,在平实中见功力。刻画人物简洁到位,对话饶有情趣,毫无滞涩之感。难得的是作者所选择的环境和叙述的语境融为一体,地域特色和人物言行各呈其彩。然而从另一种角度来说,即使作者长期这样写作,依然还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一流高手。因为这只能是平面思维创造出来的作品。虽然立意、技巧总能自圆其说和娴熟使用,坚持讴歌真善美的永恒主题犹有可取,但毕竟还是缺少了一些更具深刻内涵的指向。我一直认为,知识分子的可贵在于他们精神上独立的思考能力,坚持对社会的批判意识和对生存的质疑姿态。所以作品只有把深刻遒劲的触须张扬开来,立体地多维地看待和开掘那些更具普遍意义的“热点”问题,才能体现出一个作家的良知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
近一个时期来,金光的目光更多的对社会问题给予关注,作品在思想性上渐露锋芒,引起各界读者的关注。《典型》塑造了一个善于钻营、取巧的林业局局长,得知属下有一护林员几十年在山里积劳成疾,现已在病榻上抢救。局长立即指派得力人手整理出护林员的先进材料上报,并亲自率队到全省本系统内巡回演讲三个月,博得名声大噪。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演讲团凯旋之时,那位护林员在病床上孤独地死去,身边并无单位的任何人在场。形象工程、形式主义、虚假作风等,在当下的干部队伍里可谓屡见不鲜,这一“典型”之于针砭时弊是有现实意义的。
《龙潭》鞭挞的是短视、功利的小农意识,属于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一泓清泉在山脚下注成深潭流至村边,使这个偏僻的小村庄林木葱茏,地灵人杰。村里两位无知青壮忽然发现潭里竟有水獭出没,在用炸药猎取时致使碎石堵塞了泉眼,迫使泉水改道流向其他村落。以一水獭皮的蝇头小利,给自己居住的家园带来万劫不复的灾难,这是何等的自私自利和狭隘愚昧。古往今来的天灾肆虐和人类对自身的戕害,已经使稀疏的林中缺少鸟啼兽吼虫鸣,成片缩减的水域只见污浊杂物透出恶臭。倘若这些生死相依的生物链日渐脱节,今后的世界该是多么寡淡无味。试看我们周围,人的脚步所到之处,一朵朵鲜花被掐到瓶里了,一块块奇石被移到宅院了,一坨坨老树根被刨去做茶桌、棋盘和根雕了。山的灵性和水的韵律还会呈现吗?大自然里还有什么美景令我们驻足呢?
《村民张大吹》的故事耐人寻味,这种辛辣的批判意识直指那些“不作为”的管理者。村民张大吹因平时说话不着天不着地的,却深得乡领导的亲睐。为什么呢,因为“他被安排在乡政府办公室工作,专门负责上级的检查验收工作。这样,水利检查组来了,他汇报水利工作;烟叶管理检查组来了,他又汇报烟叶生产。张大吹成了乡里的红人。一年不到,乡里的工作就有了起色,一口气拿了七个全县第一。年底,乡里除了发足他的工资外,又奖了他3000元,还让他填表,上报为乡聘任干部,待遇与正式干部一样。”一张嘴,一个吹,不仅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也改变了一个乡的“政绩”。
《背沙的汉子》讲人的责任与担当。一个中年汉子为了筹备妻子的医药费,不惜透支自己的体力挣钱。但是即便再需要钱,汉子还是按劳取酬,分文不多拿。一个朴实的汉子凭借着自己的体力背着沙子,也背负着生活的重担,只不过透过文字,我们可以看到汉子的劳累不堪,但是却看不到他精神的颓废。当生活的负担演变成生活的责任,于是负担不再是负担,而成为一种积极面对的生活方式。平实的语言叙述中,让读者看到了一个背负着生活重担,却没有一点精神负重的硬汉子形象。
《伞》却是提出了另一个属于教育范畴的社会问题。善良的父母为了孩子,下雨为孩子撑一把伞,遮阳撑一把伞,18岁的孩子高考时,母亲依然撑一把伞接送。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知是望子成龙还是望子成虫。孩子的自主能力就被永远遮挡在温润的伞下。或许有一天当父母撑不动这把伞时,早已退化了生存功能和缺乏竞争意识的孩子,在走向自己的独立人生时,不知该用多大代价来进行“补课”。小说结尾写道:为走出考场的儿子撑伞的母亲,“一路上自己顶着火辣辣的炎阳”。思忖之下,真是一种莫大的警示。
我曾多次登陆金光的博客,作为一名党报负责人,感觉他善于敏锐捕捉生活现象的闪光点,几乎每天都在更新着记事内容。并且能不断地变换着观察事物的角度,调整着表现生活的方法。他的小小说像聚焦的特写镜头,对准那些能令读者共鸣的人和事。作者平静地用事实说话,甚至连结尾也不刻意经营。就其小小说创作而言,和前期的作品相比,显然多了些思辨色彩。这种进步之于写作者,是一种质的飞跃。
2019.1.27日晚兴安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