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致天堂里的母亲:你的一生,我的半生~作者:芳菲华年杜佳璇

(2019-01-18 13:55:17)
标签:

杂谈

分类: 散文
致天堂里的母亲:你的一生,我的半生~作者:芳菲华年杜佳璇






01

我总以为,今天和明天是一样的,我也总以为,你总是能有惊无险的闯过一次又一次的磨难,继续和我们在一起。我不知道哪来的自信,总认为你会坚不可摧——只因为你是母亲,只因为我们从幼小的时候便依赖着你。我无比坚定的认为,你会一直和我们在一起。

父亲打电话过来的时候,说你走了,理智告诉我,这是真的,可我心里不承认,但我没有质疑,因为就是真的。妹妹提出了疑问,也是出于不相信的心理,这是我们见到父亲之后的话题。父亲说,我是确定了才给你们打电话的。其实,我明白,妹妹和我一样,也是不愿意在心理上承认母亲离开的事实。

母亲,走了,永远。

母亲是在早上离开的,大约七点来钟,父亲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是七点四十几分。父亲给妗子说母亲夜里喊妈喊哥,猜想,她一定是在幻觉里见到了去世的姥姥和舅舅。

我知道这是事实,可是我不想承认。

对于母亲的后事,我早有设想,我曾给妹妹说过,火葬,暂时不入土,等父亲百年之后让他们一起回家。我真的不想让母亲一个人孤零零的留在家乡,她在我们都还小的时候就是一个人面对生活的种种,难道死后还要她独自一人吗?妹妹同意我的意见。母亲咽气后,我给父亲说出我的想法,父亲不同意,说,你舅他们会愿意吗?家里人也不愿意!

我尊重了父亲的意见,最终让母亲回家,按最古老的习俗去安葬。

02

我见到母亲是在下午快四点的时候,家中所有的亲属都在。等我到的时候,我除了痛哭实在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三婶和其他婶娘们告诉我,赶快给你妈穿衣服。寿衣是委托三婶买好的,在她们的协助下,我把寿衣一层一层套在一起,她们让我先把手和胳膊伸进衣服里,一是把衣服缕顺了,二是让我给母亲暖暖衣服的意思。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自然止不住眼泪。婶娘们不让我哭,不让泪滴到母亲身上和衣服上。

三婶她们忙着烧水,让我给母亲擦脸擦手洗脚,准备穿衣服。

三婶说,你妈一直不闭眼,我念慰了几次,她都不闭眼,你念慰一下,让她闭上眼吧。

我给母亲擦脸,我看到她半睁着眼,嘴也微张。我给她擦着脸说,妈,你闭上眼吧!

等给母亲穿好衣服,我发现母亲的眼和嘴都闭上了——她彻底的沉睡过去了。看着她蜡黄的脸和青白的没有血色的嘴唇,我知道她是真的去了。

穿过衣服,婶娘们让我和堂妹们一起拿着纸和一件母亲的衣服走到街上,我们要去哭路,把母亲的衣服和一份草纸烧在街心的十字路口。

哭路回来就开始入殓了,棺材运到院子里了,妹妹和弟弟还没有到。他们说,不等了。

很多人在一起忙乱,我更是手忙脚乱,我怕自己做不好,我机械的按着婶娘们的提醒一步一步去做。我很慌乱,也很惶恐,我不知道给母亲穿的衣服理好了没有,直到现在,我还在心里纠结,母亲衣服的领子是不是折叠了,没有理平展。

我当时在心里给母亲说,妈,我第一次做这些事情,也是最后一次为你做事情,你在这个世界上第一次给我做母亲,我也是第一次给你做女儿,我做的不好,你会不会怪我?

直到我给母亲穿衣服,她已经断气大半天了,我担心她的身体会僵硬,但直到我给她穿衣服,直到入殓,她的身体都还有温度,就象是睡着了那样。

正入殓,弟弟和妹妹回来了。我看到母亲的左眼似乎要睁开了,真的睁开了,我赶紧抚了一下母亲的眼睛。。。。。。。

弟弟和妹妹匆匆看母亲一眼。妹妹后来说,我都没看清楚。我知道她没有看清楚。

母亲到最后最锥心的牵挂,仍然是我们——她的孩子们。

我真的相信,人是有意念的,我让她闭眼,她就真的闭上了,等妹妹和弟弟到的时候,她竟然又要睁开了。我不想说迷信也不想说神奇,这只是一个母亲执著而伟大的念力啊!

03

当天晚上,我们开始为母亲守灵,这是身为儿女应尽的本分。二叔让他的儿子也过来守着,我让堂弟回去休息,堂弟坚持留下,说这是他该做的。

我躺着母亲的棺材边,我以为我会睡不着,没想到平时睡眠不好的我竟然无比迅速的睡着了,睡的很沉很踏实,内心很安稳,隔着棺材那层沉黑厚实的板,我体会到母亲的心意,她只是想让我们守在她的身边。

想起以前我夜里失眠的时候,会叫母亲,妈,我睡不着!叫过之后,心里似乎便没有压力了,我把睡不着的焦虑转给母亲了,然后我会慢慢的睡着。母亲就说我,像个小孩一样闹人。

往日如在眼前。我十六岁便离开家,求学工作结婚成家生子,离母亲越来越远。

躺在母亲的棺材边,我想起母亲和父亲二十多年前的一句玩笑话。父亲不迷信,说人死后烧纸钱都是假的。母亲给我和妹妹说,你们等我死了,要给我多烧纸,不给你爸烧,到了阴间,他给我借钱我也不借给他,让他死了也当个穷鬼。。。。。。

二十年,弹指眼前。

母亲今年六十四岁,这是她最终享的寿数。

人生七十古来稀,母亲尚未到古稀之年,一生便就此画上句号。躺在母亲棺材前的我今年三十七岁,如果按一个人的一生有七十岁的来说,我算是半生已过。从出生到十六岁,是我不曾离开母亲的日子。如果按时间来计算,我只是在她一生四分之一的时间里和她在一起,此后,她便再也追不上我的脚步,望不见我的背影。

她盼望过伤心过抓狂过绝望过,对我,我知道,她只是因为爱我。

殡过母亲的当晚,我哭着给老公说,我一直都在逃,我从不顶撞她,但我在逃避她。。。。。。

04

安葬过母亲的第二天,我们要回舅舅家,要到姥姥姥爷和已经过世的舅舅们坟前去烧纸祭奠,告诉已故的亲人们,母亲也去了他们那里了,要他们照顾母亲。这个礼仪,谓之“谢孝”。我不知道这样表达对不对,也可能是“卸孝”,因为从姥姥家坟地出来后,就可以把孝衣脱掉了。但是,我在意念上更属意第一种表达,对诸位舅舅,对和母亲一奶同胞的兄弟姐妹们,在母亲离去后,突然多出了往日没能感觉到的亲近——他们是我的亲人。

我们家乡有俗语,爹亲叔大,娘亲舅大。恋恋渭阳之情,唯有感恩。

陪我们去“谢孝”的,是我的诸堂弟堂妹们。母亲丧事期间,家中诸位叔父以及近邻,无不奔走相助。守灵的时候,三叔家的堂弟感冒了,我让他去休息,他都坚辞不去,要为母亲守灵。

我们家人事大,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我有六个叔六个舅,两个姑两个姨。我每每给人自豪的说出这个发现的时候,对方都会惊叹,这么多人啊!

人多的好处就是彼此之间能够在危难之时互相扶持帮助,在淳朴的乡村风俗里,只要是一个门儿里的人,都是亲的近的,但凡有事都要近前去捧场。

殡葬过母亲,烧回头纸的时候,小姑姑还给我们这些侄儿侄女们讲,因为家里人多人旺,导致爷爷坟头的土在某年的大年初一被盗。

给母亲烧回头纸的时候要给母亲添坟,我们一排人,除了亲生的儿女,便是其他侄儿侄女,每人添一圈,母亲的坟便壮大了起来。

这就是人多的好处了。

05

乡人们隆重谨慎庄严的对待死者的葬礼,一步一步,那些古老的习俗一一在我面前重现演绎。我不再觉得这只是一个仪式,这不仅仅是因为是自己亲生母亲的的葬礼,我直接的领悟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一天,珍重别人也是珍重自己。

慎重的对待死,也会珍惜的对待生。

06

安葬完母亲,我们给父亲搬家,搬到弟弟新装修好的房子里。本来就计划年前把母亲和父亲搬到新房子里,再有二十天,妹妹全家回来过年,就给他们搬家,不想母亲毫无商量的走了。

整理家里的东西的时候,感觉到母亲的无处不在,一针一线,一草一木——她还活着。

母亲在我还小的时候她就开始织布,织了很多布,我和妹妹结婚都分到不少。她还种了好几年棉花,我们家乡的地早就不种了,母亲生活不能自理也有五年了,但在整理家里东西的时候,发现母亲还存放了一大包棉花。我们总不能再保存一大包棉花,帮助搬家的人建议我们把棉花加工成被子,于是这一大堆棉花就变成了十条被子。现在只有弟弟还没有结婚,等弟弟结婚的时候,这些被子就是给弟弟准备的——冥冥之中,母亲做了她所有该做能做的事。翻箱倒柜,又翻出母亲早就做好的一些老虎头鞋,我还以为是我的小孩小时候穿过的。只是因为存放的是时间久了,感觉上像是旧的,弟弟仔细辨认一下,确定是新的。这肯定是母亲为她未来的孙子准备的。还有一套小孩的棉袄和棉裤,也是母亲之前做好的,我们的孩子都不需要了,自然是留给弟弟将来的孩子的,虽然弟弟还没有成家。

父亲突然难过起来,走到卧室里哭起来。我正忙着,见父亲哭,问他怎么了?父亲说,看你妈准备这准备那,我心里难受。

她还活着,活在她对生活所有的设想和祈愿中,她做的一切事情,让我们在她离去之后无比真切的感受到——她的存在。

老家的院子里,郁郁葱葱的竹子长了半院子。竹子是母亲种的,母亲喜欢竹子,我也喜欢,母亲就从别人家移过来几棵。竹子的生发特别快,只要有泥土,就会生发,这么多年,半院子的翠竹长势越来越好。还有柿子树,特别能结果子的柿子树,母亲在院子里种了几棵。老家还有一台缝纫机,母亲的围裙就在缝纫机上放着,好像她刚刚做完活解下围裙去串门了,一会儿就会回来。。。。。。

07

她不会回来了。

在葬礼上,邻居老奶奶让我把要烧给母亲的所有“纸活”——亭台楼阁,汽车,纸人等一一处理了一遍,要把所有该剪开的门用剪刀剪开,好让母亲住进去,给伺候她的金童玉女汽车司机喂饭挂纸钱,让他们好好听母亲的话。。。。。。。

愿望是美好的,这不是对死者的怜悯而是对生者的安慰。

妹妹天真的问了一句,如果这些都是真的,这人岂不是死了比活着更舒服?

这当然不是真的,不然,怎么会人人都恐惧死?

死的真相就是,生命真的没有了,失去生机的身体被埋进湿冷黑暗的泥土中去了。

我的母亲,她离开我们了,她现在只是空旷的原野上的一个新坟。

多烧纸钱给母亲——二十多年前,母亲和父亲的玩笑话,言犹在耳,其情其景,如在目前。

宁肯相信。

纸灰起,清泪尽……

2019.1.18日下午兴安小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