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文坛诗话 |

红楼梦引子
纯音乐 - 国韵江南之江南好
曾将梅花细细开,
丛天香影费徘徊。
行依芳草难忘去,
梦到空山乍醒来。
——《忆兰》~蘅无君
中国古典名著小说《红楼梦》中,人物角色几百位,像金陵十二钗正副册这样级别人物,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近些年,红楼文章多涉及小人物,咱们今儿个也掰扯掰扯《红楼梦》之人物——林红玉。
林红玉,贾府丫环,年方十六,管家林之孝之女,因名字中的“玉”字,犯了黛玉与宝玉的名,故而改名为小红(亦称红儿)
说到林红玉,熟读《红楼》的朋友自然知道,但是,在解读这个人物之前,我们还得先介绍一下另一位人物~贾芸,贾芸是[后廊上住的五嫂子的儿子],这是宝玉费了好半天还未想起眼前这位[容长脸,长挑身材,年纪只好十八九岁,生得着实斯文清秀,倒也十分面善,只是想不起是那一房的,叫什么名字。]贾琏笑道:他是后廊上住的五嫂子的儿子芸儿。看来,贾芸在第二十四回之前也确属一个“小人物”。
还是第二十回,贾芸要去到宝二爷房里请安,门前[立着一个十六七岁的丫头,生得倒也细巧干净]。这是最简单描述了,接下来,那丫头听道,方知是本家的爷们儿,[便不似先前那等回避,下死眼把贾芸钉了两眼。]这是贾芸与林红玉第一次谋面,还讲不到爱情的火花呢,別急,只是“钉了两眼”。
第二十四回,通过宝玉的眼看到了红玉的容貌,“穿着几件半新不旧的衣裳,倒是一头黑鬒鬒的好头发,挽着个髻,容长脸面,细巧身材,却十分干净俏丽。容貌姣好,所以,贾芸只见她一面便生情愫。
林红玉第二次出场,不想这一刻的工夫,只剩了宝玉在房内,偏生的宝玉要吃茶,一连叫了两三声,无应答。宝玉只得自己下来,拿了碗向茶壶去倒茶,只听“二爷仔细烫了手,让我们来倒。”红玉一边走,一边说。文本是这样解释的,[这红玉虽然是个不谙事的丫头,却因他原有三分容貌,心内着实妄想痴心的向上高攀。],脂批:[袭人去打结子,秋纹、碧痕两个去催水,檀云因母亲生日接了出去,麝月家中养病,叫不着的,都出去寻伙觅伴的玩去了],所以说,对于地位卑微的林红玉原本做些烧茶炉喂喂喂鸟雀粗笨活,还经常受奚落,每每想到宝玉跟前使唤,又怕袭晴遇见,这次机会可以近距离侍候到宝玉,表现自己。不巧,又被秋纹、碧痕俩人提水回来撞个正着,秋纹兜脸啐了一口,骂道:“没脸的下流东西,正经叫你去催水,你说有事故,倒叫我们去,你可等着做这个巧宗。难道我们倒跟不上你了?”听听,秋纹一个中等丫鬟,敢对小红张口即骂,可见小红地位之卑。遭致连声怒骂,心灰意冷的紅玉,亦只好忍气吞声。
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情节,宝钗隔着窗户,听到红玉与坠儿在里面说悄悄话儿,便有“宝玉房里的红儿,他素习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东西。”宝钗对红玉有如此极端评鉴,为何?文本并未透露,无从知晓作者用意,在下更不敢随心妄臆。
林红玉第三次出场,是凤姐交代她办事,办完后向凤姐汇报,满嘴我们奶奶、这里奶奶、五奶奶、舅奶奶的一大堆,竟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口气说出四五档子的事儿,竟没有一点儿驳杂。这番表述,凤姐满心满喜,赞她“这一个丫头就好”,当场拍板,收作义女。于此,红玉离开怡红院,何尝不是“良禽择木而栖”?一个能识人,一个能识主,皆是有“心机”的明白人。
至此,地位一下子起来了,也可说,她同贾芸便门当户对了,一个是宝玉干儿子,一个是凤姐义女。这样一个女孩,时刻保持清醒认识,性格自由,敢于冲破礼教束缚,和贾芸一见钟情,丢下红罗帕私定终身。
林红玉还有位好朋友,那就是地位更低的坠儿,俩人更像一对儿患难姐妹,红玉曾在滴翠亭内拉着坠儿的手说:“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瞧瞧,一个位卑不起眼的丫环,竟能说出这样有远见的话儿来,真是了不起。顺便提一下坠儿,坠儿是谁?想必大家都忘了吧,坠儿就是坐在贾琏“相好的”门前望风那个十一、二岁小丫头,被凤姐捸到后,扬手一巴掌打在脸上,向头上拔下一根簪子来,往嘴上乱戳……唉,血淋淋的文字,凤姐体罚下人手段残忍,读来惊恐。后文怡红院虾须镯被窃,坠儿因罪即遭遂出贾府,未知冤否,更不晓生活得咋样,还有之前被遂的因倒枫露茶失了杯子的茜雪,叹!
众所周知,《红楼梦》八十回后文佚失,诚如张爱玲所言“三恨《红楼梦》未完”,尽管如此,红玉的每一次出场,依就让人感觉到鲜活生动,富有朝气,追求自己需要的,再者,想往上爬何错之有,“做丫鬟,我也要做个出类拔萃的。”这话儿,掷地有声,赞!
《红楼梦》通行本后四十回写丢了红玉,贾芸更是不堪,成了淫邪之徙,真是晕了,不读亦罢。
据脂批透露,后文[贾芸仗义探庵等五六稿被阅者迷失],这帧精彩片断只能靠我们去想像了。原稿红玉与贾芸当结为夫妻,是为天下情义之人终成眷属,而贾府败势,树倒猢狲散之际,这对夫妻,为报宝玉、凤姐知玉之恩,铤而走险,仗义搭救,远比你侬我侬诗雅风颂惊心动魄多了。但是,在这部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的小说里,却是一抹春色,而已!
呈现眼前的,就只有这些!
是非淡泊已剩叹,与诗为证: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悲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2018.12.19日早4.18分兴安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