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报告文学 |

燕忠散文系列 • 《作家李桂金小传》(二)
原创: 芳菲书院
作者:尹燕忠
李桂金老兄出生在旧社会,跟随父母辈吃尽了酸甜苦辣,老父亲老母亲的辛勤劳作给他幼小的心灵以深刻的影响。
父亲弓腰拉犁耕种,累的吐血,母亲深夜耕织,累的晕倒在地,他知道父辈的艰难跋涉之不易,知道旧社会兵荒马乱三座大山奴役之苦难,父亲说:“儿啊,你要立志成才,多干活少说话,少说话人家不会把你当哑巴卖了,憨瓜长的大,人不做亏心事,就不怕鬼敲门。”这些话语深深印在他的心里,融化在血液里,当做座右铭,只知默默苦干,父亲累死累活盖起了四间土坯房,院内栽上了一棵梨树,梨花开了,洁白如雪,又结成一颗颗鲜鸭梨,父亲把梨担到集市上卖掉换盐吃。
那艰辛的生活刺激了李桂金,他只好辍学务农,抡锄耪地,挥镰收割,弓腰叉步推车,挣点工分养家糊口,队里一个记工员拢工分算不准,拨拉算盘珠就是对不起龙门来,十几岁的李桂金知道后,用口算仅用2个小时就弄清了。队长称他神童,把那个菜莱子撤掉换上他当,后来又当了大小队会计,加入了党组织。
50年代洪范归东平,有个《东平县报》要求投稿,李桂金一发不可收拾,一年中了八十五篇新闻稿,后来又归平阴,他给《平阴县报》一年投稿185篇,用稿120篇。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上了一零三零排灌修渠工程,又给简报写稿二百多篇,他成了平阴有名的铁笔杆子。
一九六六年他在让庄铺庄南开山凿公路,收工吃晚饭后,人们又在东桥头、北桥头听他讲古,他说的是《水浒传》、《三国演义》、《三侠五义》、《封神演义》等古典名著,有人说他宣扬封资修,他当面顶道:“毛主席还读这些书哩,怎么成了封资修,懂球蛋!”噎得造反派头目干瞪眼,人们喜欢桂金的故事,使人们享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营养。
一九七一年他又上齐河修黄河展宽工程,他又发挥了乡村秀才的作用,一个冬天在《黄河战报》发表作品345篇。
一九七八年三中全会后,思想大解放,改革开放大潮涌起,他拿起他的笔热情讴歌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写稿,发奋写稿,共在国家级刊物发表作品400余篇,报社发现这个人才,把他调到报社学习半年,85年平阴划归济南后,济南日报社又设济南农民报,他在副刊发表小说、小品几十篇,当时的副刊编辑老师是李质洁女士,那真是一个公正无私才华出众的女编辑。省作协会员、平阴作家雷庆龙在这个副刊上发表了小说《敲铛铛锣的》,引起读者好评,借此向李质洁老师问好。
李桂金老兄干着大队会计,又在支部,业务繁重,还得抽暇写稿,加班加点挣工分,苦苦挣扎过日子混生活,他要孝敬父母,拉扯三个孩子。父母去世时,他哭得死去活来,别人送来的礼他都婉言拒绝,他说大队干部不兴这一套。俺和桂金哥骑自行车走动了八年,后来他老了,走不动了,就让孩子们来看我。1985年我在栾湾区当区委代理秘书,他把土坯房全拆了要盖砖房,我安排公社拖拉机站汤学荣二叔派车送去,喜得桂金哥了不得。后来我拿着酒去站上感谢人家,人家围了一桌把我灌倒喝醉了,很狼狈,人家没笑话咱,可我觉着丢人,桂金哥说我平端也喝不过人家站长,何况人家门上车轮战呢,甭管咋说,我给仁兄办了件实事,喝趴下值了。盖上新房,他让父母搬进去住,多孝顺!91年他春节后来我家串门给我说:“兄弟,我骑车到东阿北里把八斤肉掉了,回头一看,车后座没肉了,害怕了,往回赶,一老汉正急急往这赶,手里托着肉给咱送来了!”我说还是好人多啊,桂金哥没白着人家,急速扔到路上两包饼干给人家,人家撵不上了。
后来都年龄大了点,行动不便了走动少了,但友谊长存。我上他那里去,大队干部和名望人都陪着,大爷大娘坐上座,嫂子尽忙活,孩子端菜,很使我过意不去,深感洪范人的纯朴忠厚,他上我那里也让他住下,找一些文人墨客作陪,朱明煊、尹燕喜老兄,张永明、韩敬泉二叔都很给他拉的来,十分融洽,还有拖拉机站长汤学荣二叔都是俺庄人。
后来我和张永明、李桂金王允章老文友上泰安出席宣传系统先进工作会议,那是1994年11月份,还爬上山顶合影。桂金哥拉着我的手说:“兄弟,人生就像爬泰山!”我点点头笑了,旭日的红光映照在桂金哥剃刀刮得净光的丰满脸颊上,灿烂极了。
2018.12.12日晚兴安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