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静者心多妙一读李木生先生散文一孤独长江

(2018-12-07 10:31:44)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坛诗话


作为一个青年文学评论者,一直想为李木生先生的散文写点文章。是因为先生曾对我的知遇之恩,还是因为先生与我的老师李存葆是朋友,抑或是先生作为孔孟之乡散文界的代表本身就属于我的研究范围?也许是,也许不完全是。我始终奉行“要想感动别人,首先感动自己”的评论准则。前不久,读了先生的《蜿蜒的圣脉》,感到了先生在保持思想深邃、文字优美风格的同时,少了一些突兀、急促,多了一份深沉、成熟和大气。在读了李木生先生的《冬荷》(见 2006年5月25日《天下财富》)后,一种久违的感动在冲击着我的血管、撞击着我的心扉,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顺着笔管流淌。
荷是花中君子,自古是文人雅士歌之颂之的对象。“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写的是刚出芽的嫩荷,“映日荷花别样红”写的是青春绽放的英年之荷。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写的是荷的高洁,朱自清的《荷堂月色》则将“月”与“荷”两个谬斯的钟爱完美结合在一起。先生的《冬荷》又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引以为叹的是《冬荷》的结构。文章的开头是作家水平的试金石,故备受 重视。《冬荷》这样开篇:“冰掐灭了一湖的波浪。又冰上加雪。荷的尸骨就这样狼藉在冰雪的湖面上,肢折头断,东倒西歪,稀稀落落。苍凉。落寞。好像这里从来没有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火一样燃了一湖的荷花,也没来过那只在尖角小荷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一种冷峻、沉静的美,强烈的历史纵深感,迅速攫住了读者的目光,震撼着人们的心灵。随后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将朝阳里的冬荷、太阳升起后的冬荷、午时的冬荷逐一先工笔后写意式地展现给读者。最后在“夕阳里,醒着的冬荷,梦正酣”结尾,使整个文章首尾照应,浑然天成。
让我们推崇备至的是先生禅师般宁静而致的细腻观察、体悟、妙思。冬天的湖面上“有一丝荷的清香,悄然潜入心肺,连强大呛人的寒气也无法将其阻断。”冬荷“在褶皱间的灰色质地里,往往还残留着浅浅的绿,抚摸它,抓它,你会感到一种柔韧劲道的生命的力量。”他能看到冬荷的筋脉里“一种水样的感觉在流动”。“甚至看见一只翠绿的青蛙如意地蹲在肥嫩的荷叶上,一滴被鱼尾溅上的水珠里,有七彩阳光的闪烁。”“还看见了花瓣纷披的粉荷,嫩黄泛绿的花托周围,是黄黄的蕊,花托上微突着幼小的莲子,泪泡一样的娇嫩着”。先生是在用放大镜、显微镜来观察,用整个的身心与荷交流,才有了鬼斧神工般的文字。
让我们羡慕不已的是先生正面描写展示的深厚功力。“直的,弯的,拱的,垂的,是荷柄的舞蹈;灰的,黄的,黑的,褐的,是荷叶、莲蓬的存在”。“寒风里,荷叶反扣在一杆斜立于冰雪之中的荷柄旁,仿佛一位持枪披甲的英雄。依然硕大的叶片起伏着,犹如奔腾向前的波涛。而隆起的筋脉,在太阳下骨骼一样的突显着,更让这波涛有了山峦连绵的质感”。荷柄是“旗帜”、是“劲弓”、是“不屈与抗争的头颅”。没有莲子的莲蓬,“犹如十七个森然的弹洞。”“仍然勇敢而坚定的面向着太阳、月亮与星星的明亮的天空,大睁着追求与探寻的眼睛,冲破覆盖的冰雪,成为湖的自由呼吸的通道。”这种酣畅淋漓、字字珠玑、满口余香的阅读快感已距离我们很长时间。
先生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思想的人,在文中传达的思想熔铸了先生的人生感悟,寄予了先生无限期冀。“天要起风雪,水要结成冰,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躲避肯定是不行,逆来顺受也不行,最好的办法也许就是迎上前去。”冬日零落的荷“是迎上前去的勇士,前仆后继坚守阵地的勇士。”“干枯了也要拥抱着,共同迎受着寒风,等待冰雪消融的日子;既然灾难不可避免,那就相挨相慰着一起冻结于冰雪之上,携手承受苦难。谁能说与所爱者携手承受苦难,不也是一种巨大的享受与幸福呢?”
在不足三千字的《冬荷》里,先生还动用了由点及面、断续、拟人、联想、警句、遣词造句等多种兵器,使文章匠心独运、五彩缤纷,摇曳多姿,。先生从一线退下,有了更多的精力,更大的定力从事创作,多了一份从容,多了一份恬淡,技艺更加炉火纯青。毫不夸张地说,《冬荷》以其思想性、艺术性完全可以进入大中学生的课外读本,我们期盼着先生奉献更多美文

20018.12.7日上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