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初识张继
侯敬华
知道张继,是在20多年前。我的一位战友在济南工作,他与张继是亲戚关系。经常听战友提起张继,说他“人特好,能吃苦,能写东西”。
了解张继,大约也有10多年了。他出版了许多小说,一有机会我便找来阅读,感慨他是一位高产作家。近几年,随着电影《男妇女主任》的放映,随着电视连续剧《乡村爱情》的热播,让张继火了起来,他成为农民的代言人。对他由衷生出敬佩。
认识张继,就在今天—— 6月17日。我在济南工作的战友回来了,他说“张继也来了,中午一块聚聚吧”。哪有这样的机会呀,我欣然前往。
湿地“运河鱼馆”,一处环境优美、荷风扑面的所在。二楼的一个雅间,张继早已在此等候。
相互自我介绍,两双手紧紧的握在了一起。他的手有力、厚实。他是一位真诚的人。
清茶一杯,饮了再续。
听张继聊他的艰辛、他的执着、他的光环背后的磨难、他的对农民的感情。
张继,年约40来岁,中等身材,体格强健,大脸庞,皮肤微黑,脸上写满真诚。他的话语谦和,让人感到亲切,干练利落的形象,透出明显的军人气质。
张继现在沈阳军区电视剧制作中心从事专业创作,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编剧。
高中时,张继就痴迷于文学创作。每每到了夜晚,孤灯相伴,在用厨房改成的简易书房里,任由青春年少的思想驰骋。春夏秋冬四时之景陪伴他体味苦恼、体味彷徨、体味兴奋、体味激情。春夜困意袭来,压水井的凉水是他的清醒剂;盛夏之夜蚊虫叮咬,他就躲进蚊帐里,趴在小方凳上看书;绵绵秋天,月明星稀,他的灯息了,曲曲儿才停止鸣叫;寒冬腊月,冷风侵袭,他就把破棉絮装进纸箱里,再把脚放进去取暖。
一封封退稿信,还有闲言碎语,没有泼灭他的文学梦。编辑的激励话语,使他感到温暖,让他从挫折中走出来,继续着磨练,磨练。
高中毕业回家务农,面朝黄土背朝天,与老少爷们们经营着土地,他更细致的领会了农村的风俗、农村的生活、农民的语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1991年初,他的小说在《芳草》杂志上发表。从此,一发不可收。四邻八乡,乡里区里,都知道了有个“能写小说的张继”。
30年的农村生活,培养了张继质朴的农民情怀。他从丰富多彩的农村现实生活中寻找创作素材,从一个个鲜活的农村人物中寻找创作灵感,塑造了一个个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读者观众认为说的就是身边事,写的就是身边人。《杀羊》入围首届茅盾文学奖,小说集《玉米地.玉米地》获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电影《男妇女主任》获电影华表奖、飞天奖,张继获华表奖最佳编剧。《村长李四平》、《女人当官》、《女人的村庄》、《石榴花开》、《火红的日子》等电视剧,在各地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张继的作品,有着强烈的时代气息,代表了新时期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发展方向。电视连续剧《乡村爱情》热播大江南北,好评如潮,荣获全国第十届精神文明“五个一精品工程”优秀奖,张继也成为全国知名农村题材电视剧编剧作家。
荣誉多了,名气大了,但是,张继还是那个张继,对农村的热爱、对农民的感情,没有丝毫的改变。他说,“我是地地道道从泥土里走出来了农民作家,我的根在农村,我的许多朋友都是农村人,听农民拉呱,就会兴奋,会产生灵感,贴近生活是写作的法宝。我会一直为农民写下去。”
我们期待着张继的又一部力作付梓,墨香润读者;期待着他的又一部电视剧展演荧屏,风物感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