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红楼梦引子
纯音乐 - 国韵江南之江南好
荣禧堂上光华满,
两度云銮迓星罕。
熏风丹里论丹青,
风藻宫中奏笙琯。
——摘自《后红楼梦》末回
熟读古典名著小说《红楼梦》的朋友一定都知晓,这是本未竟之书,不但此,而且在传抄过程中屡有偏差,从现存的版本的多处有异文,这点必须要有共识,这也是学术研《红》的首要基础。
今天,咱们就解读一下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薜宝钗羞笼红麝串",此回叙述的故事总体上较为平淡,乍看也没啥大的波浪,大盖讲宝玉赴冯紫英家宴邀约,席间与蒋玉菡、薛蟠等在酒桌传“酒令”,席间不断有勉强打油的水平唱闻,所添的这一类在《红楼梦》诗词中皆算不上佳品,作者如此设计,想必另有番道理。不过,因为是接上回林黛玉二次葬花,读者们还未理清那场《葬花吟》委婉凄美意境,便又要尝试"酒令”,故有应接不暇之感。看来,这般“闲文"搁置于此,当另有意图,今人多半不识,一两、句话再显突兀,着难晰清,暂不涉及,打住。
本回首幕,兹有一段文字,颇具嚼头。那就是宝玉母亲王夫人惦念黛玉病情,到前头吃饭空间,刚好碰到,便悉心问道 ["大姑娘,你吃那鲍太医的药可好些。"]黛玉应答[“也不过这么着。老太太还叫我吃王大夫的药呢。”]宝玉在旁忙接道[“太太不知道,林妹妹是内症,先天生的弱,所以禁不住一点风寒,不过吃两剂煎药,疏散了风寒,还是吃丸药的好。”]
叙事到这儿原本也没什么,奇的是,庚眉批 [ 此写玉兄是释却心中一夜半日要事,故大大一拽。己卯冬夜。],这条批语讲的很明了,宝玉在"拽”,“拽”什么?接下来就听他顺嘴胡掐出一方子,不知端的,咱们不妨一块细细读读这药方。[只见宝玉道……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六足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上述这段文字出自庚辰本《石头记》。
“紫河车",中医常用药品,别称胎包、胎衣,即女人产子后的胎衣,多用于女子产后滋补,通常与他品共服,未见它独效。“头胎”自不用说,即第一胎。
“人形带叶参”更好理解,当指此参品形俱佳,且采摘时间近短,茎叶未致破坏。
紧跟有“三百六十两六足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
那问题来了,这“三百六十两”是形容谁的,是讲“人形带叶参重量为”“三百六十两"吗?亦或是形容“三百六十两”的“六足龟”,“大何首乌”?多大为“大”?
有的通行本干脆改为[三百六十两四足龟],这种改动是否对原稿有毁谤不易定论,大家都知道,现存的《石头记》钞本成书代至晚不过乾隆朝中期,因为在1790年前后,程甲本《红楼梦》已大规模付梓版印了,之后便没有再传抄了,据说在街市坊间偶有卖之,二十两银子便可将书购得,亦未知真假。那么,也就是说在刊本印发之前一直是在小众范围内传抄,难免存有抄者笔误之嫌,今天,我们读到的文本差异应禀着客观公允的态度来评判。
六足龟,据某红学家讲到的古书记载有,邻邦曾于早明时期做为贡品进献皇宫。这种文献我没有能力察到,但我觉得宝玉在讲这药时又说[诸如此类的药都不算为奇]这话,那“六足龟"即使某邻国有之,当也是希罕物,而非“不算为奇”。那就是说,早期钞本《石头记》在这段文字应为笔误,那么“四足龟”对吗?看来,还是不通,龟,四足,用讲么?所以,在下认为很可能是“不足”二字,“六”与“不”字形相近,难免抄者笔误,将“不”字抄为“六"字,这是第一次误处,而后另有抄者遇到这段“六足龟”文字时,觉得不通,世间哪有“六足龟”啊?定是本子有误,但又不好请教谁,古时,抄书人是种职业,时间不等,所以这位抄者又把“六”擅改为“四”,因为世间龟即四足,何来六足?这就是我们今天在有的版本中见到“四足龟”的出处。 那么,讲到这儿,就知道“龟”在这里是名词作形容词用,“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那么大的“何首乌”。即“龟大何首乌”,来历。
再说,“三百六十两六足龟”本就是个笑话,这么大的一只龟碾研成药沫,那么其它药材子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假使真若捣鼓出来,都夠十几人服用了。其实,这里的“两"并非重量,而指“钱两”。
至此,可能有朋友觉得乱,那么,我们就按着这个思路,重新梳理一下这副“药方”。
[“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原来,“三百六十两不足"根本就不是“方子”内容,而是宝玉在讲只购买前两味药就需要的银钱“三百六十两不足”,“不足",不夠的意思。这么读,很通顺,此方子共含“紫河车、带叶参、何首乌、茯苓胆”四味药,且都是常用药材,而它们之前的“头胎”、“人形”、“龟大”、“千年”这类词藻当为起修饰限制作用,虽为贵重,并无一样儿稀罕物。这样理解就好,简单易识。
研究《红楼梦》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该索隐时索隐,该考证时就得考证,不可拘于一泥,更不敢枉断臆证估名钓誉,本着学术治理精神,那些语出惊人的思维着实坑人害己,万不允许。
换言之,谨小慎微,绝不轻信,正本清源,才是红学走向。
2018.12.3日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