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原文地址:王剑冰老师在信阳散文笔会上谈散文创作
原文作者:张绍金
王剑冰老师在信阳散文笔会上谈散文创作
亚才会长一声令下,我便从遥远的甘肃一个小地方径往信阳赶来。信阳有一批人使我敬佩,信阳是个很吸引人的地方,所以我来了。
信阳文学的幸运是有俊峰、亚才、田君、温青等一大批真正干事业的人。一个地方出作家的关键就在于当地的人文环境、地域风貌及高雅不俗的生活品味。
我知道的一些著名书画家,他们都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继承自己的事业,却少有人做到,这是为什么呢?我最近一直在做红色活动,我了解到江西兴国一个家庭共八个儿子,相继参加了红军,前仆后继,却都牺牲了,而另一个家庭只一个儿子,也参加了红军,却成为共和国将军;有些县参加红军的人数多,却都牺牲在了战场,有些县参加红军的人数少,却成为了将军县!这又是为什么?这真的太令人费思量、费琢磨了,不得不让我们去深入思考一下。
我们的作家,在生活和工作中,要有深度的不停止地去观察、去思考,这样写出的散文才是有价值、耐品味的好文章。
下面我非常愿意也是很随意地谈谈自己对散文创作的理解、感悟和看法。
一、 谈散文,真是新旧交替,真是又大又小。
新散文的提法。
新一下可以,但不能长期坚持下去,应提倡和支持,我自己也慢慢怀疑自己。新散文与旧散文是相对而言的。散文创作要突破自己,不能重复自己或别人,许多大家在写作中也出现难以坚持的尴尬,像李存葆,有一次为赶写散文,同时点燃几根香烟而不觉得,或是专门坐飞机去一个地方体验来体验去,也不得所在。卞毓芳也是这样,他成就了自己的散文高峰,成就了散文界十年的高峰,现在也消失了。散文无论大小,只要新就可以,就这一点,我觉得2010年信阳散文年选中的作品在新字上做的还不够,还有待思考的地方,不过她“正在滋滋作响的生长”!
现在,一些写小说的、写诗歌的、写评论的,在写不出的困惑后改写散文却能成就辉煌,也给散文创作带来很大冲击,使得散文无论在题材上或是写法上都有很大的突破。大散文于是就铺天盖地,如同玩魔术一般,虽神出鬼没的,但魔术家身藏许多道具,游刃有余,才能瞬间变出许多的惊奇,而小散文就只是特透明的三点式,其精短、精致就凸现出来。而最能体现作者魅力的是短散文的写作,能看得到精华,但也最难写,不允许有丝毫破绽。
长久不衰的新才叫新。对于我们,总是不满足自己的前一篇作品就行,也就是在不断的创新。
二、 写散文,须有意思才有意义。
一篇散文,有吸引你的东西,才能有意义,但不能先有意义。这里要说到阅读,多看了多读了多感悟了,才能写出有意义的作品。前不久我到湖南,写的《飘风山上的红霞》,只写两次发现杨开慧的两封信,这是震撼人心的手稿,遗憾的是心上人没有看到,不遗憾的是两封信保留了下来!震撼是因为信中全说的是肺腑的真心话,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站立在我们面前的人,这丝毫无损杨开慧伟大的形象。你去一个地方,重要的不是去瞻仰什么,你要明白你是去得到什么。
三、 关于散文创作的虚构与真实的关系
可以虚构的是心境和氛围,正如设定两个离罢婚的男女走出来并没有下雪,但可以走在一段有雪的路上嘛,这样安排了,并不影响主要事件的真实,反而更加突出离婚后俩人的内心里我们看不到而能感觉得到的情感的东西,这就可以虚构一下。我认为散文创作可以虚构一些东西,前提是叙述事件主体必须真实。
关于史铁生,其作品读着有些沉重,他大多通过写病情随笔来表现对人生的积极性一面和消极性一面,以及佛与禅的一些无奈。有一次我问他:“史老师,你还深入生活吗?”史铁生回答:“我只能思考。”因此,史铁生最擅长的是善于思考。季羡林是大师吧,是散文救了季羡林,成就了季羡林!但晚年的他在花池里撒莲籽,你千万不要看成他是在表达对生活的热爱,而是在表达一种人生的无奈,是一种把人生看透的无奈。作家的名气太大出自多方面的原因,其作品的“小”往往又低出我们的欣赏需求。所以我们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家作品来欣赏、阅读,这样我们才有写作的冲动,才能引发出自己的文思,开发自己的生活积淀。
正如同样一件衣服,穿在了不同人身上,效果是绝对不一样的。
四、 关于散文的语言问题
语言或许是一件衣服,或许是一件装饰品。没有情感,语言是苍白的,甚至是呆滞的;有了情感,语言才是灵动的、精致的,情感特别有新鲜感才能刺激着人。我写周庄之前是没去过的,常想象着周庄是个什么样子呢?第一次去,便具有新鲜感,才能很顺畅地把看到的品悟到的写了出来。后来我到过江南水乡的许多地方,尽管很多人纷纷请我写一写,我却再也写不出更好的作品了,原因就在于我对江南已缺乏了新鲜感。我有一次出差到东北,客车玻璃上都写有“黑镜客”三个字,啥意思?我当时就是搞不明白,一到目的地我就明白了:黑龙江镜泊湖客车站!
余秋雨是睿智的。有一次活动我俩同在一辆车上,我讲起新郑的一处池塘的美,却不知怎样去表达,目的是想请他去参加一次活动,他立马笑着说出一句:“翻动一片荷叶,就是翻动一部《诗经》。”不经意间,美得让人心醉!正如“阳光不锈”,这是多么美多么有意境的句子啊。俊峰主席的文学语言的叙述和表达,就值得大家去反复琢磨、去贯通学习。
五、 关于散文的味道
琢磨一个人,就得有些味道的琢磨,没有了味道,生活就淡然无味,散文亦如此,能品出一点味道来的作品就是好作品。翻读作品,很可能某一句话对我很有味道,哪怕是一点点的味道就可以了。
许多写作,是否可以从一片树叶、一只小脚丫、一阵风儿吹着的什么东西开始?贾平凹画自己去看海,是一条鱼儿绷着脊背拉着旧藤椅,也许画技并不看好,但画面特有味道,特耐人琢磨。这种味道是新鲜的、不一般的,这才叫创作,才有其自身价值。
散文写作就需要这种一种味道,就需要这样去创造。
我就拉拉杂杂谈这么多,仅仅是个人一些不成熟的观点和认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也就不虚此行了。谢谢大家!
2018.12.2日早6.45分兴安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