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晓林:小小说作家的两种目光与两种意识一陶为浪溪河北岸紧邻老阿胶厂

(2018-12-01 00:22:31)
标签:

杂谈

张晓林:小小说作家的两种目光与两种意识一陶为浪溪河北岸紧邻老阿胶厂

晓林:小小说作家的两种目光与两种意识

栽种小小说纪事  昨天

第 304 期

小小说作家的两种目光与两种意识
张晓林

近些年来,我创作了一系列笔记体小小说,总冠名为《书法菩提》系列。我有一个设想,就是以笔记小说来写中国历史上的书法家们。从7500年前中国文字的起源一直写到民国,用这种形式写一部另类的中国书法史,目前才刚刚写了两部,一部就是写北宋书法家的《书法菩提·金明池洗砚》,出版后获得河南“杜甫文学奖”。再一部就是《书法菩提·民国河南书法人物志》。不久前,人民文学出版社以《夷门书家》为名出版了,是小小精品系列6部作品集中的一部。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味到,一个小小说作家,至少要具有两种目光。一种目光投向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种目光投向世界最前沿、最先进的优秀文学成果。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管是儒家文化或是道家文化,或是其他,拿来作为我们小说创作的根基,会增加我们作品的厚度。现在提倡民族文化自信力,其实是在说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上出问题,对一个小说家来说,这是致命的。外国作家倒是对中国的古典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譬如英国作家尤瑟纳尔,从中国神话及民间传说中汲取了大量营养;意大利作家布扎蒂,写过一部《人间地狱漫游》,简直就是《聊斋志异》的翻版;还有著名的博尔豪斯,把道家文化很成功地运用到了他的小说创作中。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忽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掘。另一方面,现在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世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势在必然,这给小说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小说创作的形式上,外国的小说家开拓了我的视野。这之间,我读到过一些外国作家的作品,譬如曼加内利的《荒诞世界》,马利亚什·贝拉的《垃圾日》,科塔萨尔的《动物寓言集》等等,感到这些大作家都是写小小说的高手。这给了我两点启迪,写小小说,照样能够写出大作品;小小说作家要定位高一些,尤其不能妄自菲薄。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写小小说照样能够写成大作家。

小小说作家在创作时还要有两种意识,一种是历史意识,再一种就是现代意识。任何一种文体都是有源流的,笔记小说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最早从《山海经》、《拾遗记》,一直到六朝,之后再到北宋时期,北宋时期的笔记已经发展为文人常写的文体。那个时期的很多著名文人都参与了这一文体的创作,欧阳修、司马光、苏轼、沈括、米芾等等,都有著作传世。后来到明清才发展成为一种小说的体裁,成为笔记小说,如《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等等。其实,《聊斋志异》的写法,在宋代笔记中能找到十分相似的身影,也就是说,一种文体的成熟,需要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演化。了解这一文体上的变迁,我们会对小小说创作有一种信心。因为从历史的发展脉络来看,笔记小说是真正的中国小说,它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史,所以说笔记小说更具中国的文化精神。但是到五四时期,中国的笔记小说出现了一个断层,因为那个时候提倡的白话文运动,把文化传承、文化脉络暂时割断了。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现代意识也是时代意识,小小说经过杨晓敏多年的奔走与推动,已成了一种时代文体和文化符号,可以这样说,撇开城市不谈,在中国凡是有村落的地方,估计没人不知道小小说的,因此说小小说本身就是根植在现代社会生活之中的,作家的思想观念与对眼下社会的认识,自然会渗透到作品创作中去,不管小小说作家在创作中,现代意识是清晰的或是模糊的,它都会存在于作品的字里行间。历史意识和现代意识融合,也许是当今小小说创作的最佳途径。新时期以来笔记体小说有了长足的发展,涌现了一大批从事笔记小说创作的作者。汪曾祺、林斤澜、阿城、冯骥才、孙方友、聂鑫森等,是其中的代表。读他们的笔记体小小说,我们不难发现,历史意识和现代意识在他们的作品中无不得到启发。

2018.11.3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