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追梦.《(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再鉴》

(2018-11-29 21:21:16)
标签:

杂谈

红楼追梦.《(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再鉴》

楼追梦 • 《<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再鉴》

原创: 芳菲书院  芳菲华年原创文学  今天
作者:红楼解梦

枉凝眉
龚玥 - 四大名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梦。”

这是《红楼梦》开篇巨著的头一首诗,借助此诗,略谈本人对当下红坛红学存在的某些问题。

首先自《红楼梦》问世以来,逐渐衍生出红学这一门显学。二百多年众多的大师、专家更是连篇累牍,引经据典,几度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之势,甚至诸侯争霸水火不容豪举,真是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大有为赋红学强作伪之势。

闲言少叙,话说在下于近日收到由网上购得的《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一书。大喜之余,净手拆阅,该书从第八十一回起,止于百零八回,完全符合《石头记》九回一单元,共计九单元构架,书末回有情榜,榜上不只女性独占,不少男性也名列榜单。金陵十二钗四副册之后有金陵十二主子、金陵十二恶人、金陵十二公子、金陵十二杂家等,共计一百零八名。实乃早期本过录无疑,确为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中的第二、三次本子。故事结局,最接近前八十回脂批关于迷失文字的注释。

最最惊奇的是该书首回及末回批注,我们一块儿来看看这两条批注的内容。

第八十一回回前批[此书本系吴氏梅村旧作,名曰《风月宝鉴》,故事倒也完备,只是未加润饰稍嫌枯索,吴氏临终托诸友保存,闲置几十载,有先人几番增删皆不如意,也非一时,吾受命增删此书莫使吴本空置,后回虽有流寇字眼,内容皆系汉唐黄巾赤眉史事,因不干涉朝政故抄录修之,另改名《石头记》。]这条批语简要地介绍了此书的创作过程,而且还告诉了我们一个令人非常振奋的信息:《红楼梦》的最初作者为明末清初的大诗人吴梅村。

在全书的末尾另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批语:[是书至此告一段落,癸酉腊月全书誊清。梅村夙愿得偿,余所受之托亦完。若有不妥,俟再增删它。虽不甚好,亦是尽心,故无憾矣。]这些内容对于我们重新认识《红楼梦》的创作过程有着极其重要价值。

此过录本文字虽然显得有些粗糙,却完全颠覆了我们对《红楼梦》的传统认识,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了,原来,《红楼梦》隐写的是明亡清兴,改朝换代的历史,在清初严酷的“文字狱”政治压迫下,作者用的是“以家喻国”的方式隐写那段血雨醒风历史,确实算得上今古第一奇书。

《石头记》后二十八回隆重问世,实乃当世文坛之幸。兴余,封存三年绍兴老酒搬出,惜某不胜酒力,勉强一盅。不由思忖,已故海外作家张爱玲女士曾言,人生三大恨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花,三恨红楼未完。”原句忘乎,大意于此,看来,爱《红》痴到这般。如此说,能亲睹此文今生亦是幸矣,苦盼多年的《红楼梦》后文结局横空出世,百年新红学能否拾风转舵,拭目以待。国人好面子,某类解读扎根宿地,着实难更。据传,网上早有电子版,却极少听到半点喜悦之音,让我犹记典故"叶公好龙","红迷"们,你们是真的发自肺腑痴迷“红楼"吗。试问其中,又有几人细品?真的假不了,假的更真不了,那些所谓的红学大师专家们,你们还等什么,错了就是错了,剔除学术门槛,吸取他人长处,坦诚交流,更令人敬服。

"红楼梦已尽,朱门痴未完,
荒唐又心酸,世人同悲幻。”

这首末回批语诗,更兼有始有终,首尾呼应,浑然天成,堪为明末清初诗人吴梅村之体原创力作,雪芹批阅增删润色未竟之本。悉此书问世,正本清源,冬天已至,春天不远,望红学所有问题能一一破解,不止惟憾。

原来,我们距离梦醒,咫尺之遥,兴叹犹余,寻笔打油一首:
红楼一梦琼花洒,
荒唐斯文满屏刷 ;
悼明揭清梅村著,
风花雪月只是幌。

负暄之献,不容小觑,荡尽尘嚣,实为瑰宝,感谢藏书人何莉莉(网名)及其家人,为红学作出巨大贡献。

2018.11.2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