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长清区归德镇
长清区归德镇地处山东省长清区中西部,东倚泰山,西临黄河,距长清区6公里,距省会济南30公里。全镇9个办事处,106个行政村,79861人,幅员面积148.8k,丘陵、平原、滩区各占三分之一,耕地面积10.5万亩,其中粮田面积8.5万亩,是济南市人口和面积较大的乡镇之一,是山东首批中心镇,济南市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中文名称
长清区归德镇
面积
148.8k
人口
79861人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历史沿革
唐武德年间高氏建村,以村北中间高、四周低形似乌龟背,名龟背庄,后雅称归德。到宋代形成镇店,始名归德镇。抗战时期为第二区区公所驻地。1958年秋建归德公社。1959年撤销长清县建制后划属历城县。1961年恢复长清县建制时还属。1984年撤归德公社建归德区。1985年改归德区建归德镇至今。[1]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1986年,
全镇共有中学8所,小学76所,教职工690人,在校生12000人。12年来,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合点并校,加强对学校的全方位目标管理。1997年,有中学4所,
小学49所,幼儿园74所,教职工643人,在校生1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小学毕业升学率99%,小学在校生巩固率100%,初中在校生巩固率100%。1995年,该镇实施教育“两基”达标,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15幢教学楼,建筑面积达到25000平方米,
并购进一批教学设备,改善了教学条件,提高了教学质量。1996年被评为济南市义务教育先进镇。
科技事业
镇党委、政府重视科技工作,镇、办事处、村都设立了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组织网络,配备了得力干部,并大力发展了“两高一优”农业。投资50万元,修建了归德镇成教中心,用于发展农业科技,培训科技人员5000名。
1994~1997年,共引进实施各类科技计划38项,其中国家级星火计划2项、火炬计划1项、“863”计划1项、燎原计划1项,省、市级星火计划、科技攻关计划8项。
文化事业
1986年,全镇文化娱乐设施比较简陋,活动较为贫乏,此后镇党委、政府逐年增加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1996年,投资50万元建成电视转播台。是年,
承办了声势浩大的省、市文化下乡开幕式。1997年,有文化站1处,电影放映组3个,
年均放电影1272场;文化大院15处,文化专业户30家。每逢春节都举办踩高跷、扭秧歌等丰富多彩的民间娱乐活动。同时还成立了书法、信鸽、花卉等8个协会。
基础设施
境内220国道、济兖、济平省道3条公路干线纵贯南北,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1996年,整修了卫楼村至董洼村的沥青路,开通了归南村至王魏办事处的防汛路,220国道标准路建设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吴渡黄河浮桥建成通车,
加强了两岸的经济联系。1995年,投资200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的邮电通讯大楼,
全镇有80%的村通了电话,电话装机量达到800多部。1997年,镇邮电局投资300多万元,修建了寻呼台,铺设了3000米的地下电缆。
市场建设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归德镇十分重视市场建设。1997年镇政府驻地商业街商贸网点发展到140个,成为一条新兴的三产聚集带。建起了占地4.3公顷的蔬菜批发市场,并在其北侧、西侧营造15处商品房,成立了蔬菜批发市场管理办公室,完善了蔬菜批发市场的综合服务功能,全镇的菠菜、大蒜及其它蔬菜源源不断地打入东北市场。以220国道两侧开发为重点,在后夏村西新建了1处专业批发市场,并开发建设了凤鸣、
万庄两处商业小区。?村、翟庄、国庄办事处驻地村各修建了1条长50米的商业街,并在原有1处农村集贸市场基础上又各增建2处农村集贸市场,逐步形成了3~5村1处集市的市场
2018.11.28日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