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石门,位于平阴县城西南20公里的东阿镇小屯村北的石门山顶。现存石门为一高3米,宽5米,长19.5米的山洞。经考古部门判定,石门为东周时期人工开凿的石洞,历史悠久,是县境内时代最早的古代建筑。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平阴县志》载:“春秋隐公三年,齐郑盟于石门”;《续山东考古录》载:“济北卢县西南60里,有故石门”,即此。
此次考察平阴石门是从亭山头东的大站西村上山,即从石门山的北麓登山。穿过大站西村后有一条土路通往山顶,车辆刚刚能通过,至山顶时有一平坦处,这里是炸山而开的一处空场。下车后继续向平缓的山顶进发,登上上梁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南麓不远处的关帝庙。石门山关帝庙建筑奇特之处是在屋顶,整个建筑样式为平阴特色的平顶,而平顶之上的四周一圈修建了一道类似城垛的矮墙,颇有西式风格。此建筑形制与平阴翠屏山顶的古庙宇有相似之处。石门山南麓山下不远就是东阿镇的小屯村。
下到山腰处,关帝庙的东面即是石门山的石门。石门其实就是一处古人开凿的穿山隧道,截面呈长方型,高近3米余,长度在20米左右。从修建的目的看为当时村人为方便过山而修,但从现在的山体情况看,洞顶距离山顶仅有几米余,故可以想象石门山的高度比之古时矮的多少。
在石门的西面立有一块文物保护碑,为“(寺+邑)邑故城”。
石门在平阴著名之处在于,此处为平阴八景之一“石门晚照”。唐代的大诗人杜甫曾题有名诗“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涧道余寒历冰雪,石门斜照到林丘。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诗中盛景即平阴石门。而旧志载:“薄暮时,日色返照,赤霞从洞中透射,如长虹”。即是石门晚照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