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文坛诗话 |

人若能忠实于生活,精细入微地体察自然,那么从他笔端流出来的语言,就自然而然是清新惊人的。例如,对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诗句,金圣叹在《杜诗解》中评道:“细雨出,“出”字妙,”所乐亦既无尽矣。“微风斜”“斜”字妙,所苦亦复无多矣。但“出”“斜”二字如何用得妙呢?金圣叹并未说明白。凡认真观察过大自然的人都会知道,在细雨中,平静的江河水面突然遭到小雨点的轻轻敲击,本在深水中的鱼儿,就会以为食物从天而降,纷纷探出头来寻觅。在微风中,也只有在微风中,燕子才会在天空中倾斜着轻轻地抖动着自已的翅膀。在无风或大风中,燕子都不会有这种动作形态。杜甫在诗句中用“出”、“斜”二字,的确是新鲜而传神的。而杜甫之所以恰到好处地用这两个字,乃是由于他是对自然景物的细微变化都有过细致的体察。杜甫许多新奇的用语都来自对生活的体察,如“芹泥随燕嘴,花蕊上蜂须”《徐步》,“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等等,真可谓“一语天然万古新”(元好问语)。生活之树长青,执著于生活的人,其文意词意也就能常新。
20018.8.28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