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高过眉毛的人
——卞毓方速写
汪
渺
米开朗琪罗,在西斯廷天顶画壁画时,一个人躺在
十八米高的天花板的架子上,整整耗费了四个春秋,创作出了气势宏大的《创世纪》。当他从天花板上走下来,由于长期仰视,眼珠久久不能低下来,读信要举到额头顶上看,成了眼睛高过眉毛的人。
我认识并敬重的作家中,有一位和米开朗琪罗相类的人,如果让我给这位作家画像,我会将他的眼睛画在眼眉毛的上面,同样成为一位眼睛高过眉毛的人。这不是变形,也不是夸张,在我眼里,他的眼光的确太高了,高过了眉头,他就是在散文界独树一帜的卞毓方。
卞先生,南人北相。身量魁梧,像根顶梁柱;两只大耳朵,足够雄鹰在里面筑窝;天庭宽展,骏马能在上面驰骋;两道眉毛,浓得能蘸着画焦墨山水;一双眼睛,黑多白少,目光收敛,却透着深刻的睿智;挺拔的的鼻子,像一口悬钟,仿佛在上面能敲出历史的回音。
卞先生,是用眼光写文章的人。一会儿,他的眼睛像钻头那样钻进历史的岩石,探寻历史的矿层;一会跳到白云上,俯视苍茫的大地;一会停在伟人的肩头,将神一样高高在上的他们,还原成一个大地上行走的人。由于眼光高远,呼风换雨的风云人物,都成了他笔下的士卒;了不起的帝王将相,不过只是他笔下的几句话;那些影响历史的大事件,只是他文章中的一个段落;天空中的星星,不过是他文章中的一个闪光的标点……
“暴君设置的七步路上/暗藏刀丛//你以比刀更锐利的智慧/将刀锋割开/埋下了诗种//一朵惊艳千古的红莲/于历史的黑夜/于罪恶的刀刃上/火苗般摇曳”
这是多年前自己写的《割开刀锋的曹植》一诗。我认为,卞先生的眼光和曹植的知慧相似,锐利的能劈开刀锋。和卞先生交谈过几次,他语言的机锋能切割一切,让我看到世态的真相。他说话不绕弯,一针不但见血,而且挑开皮肉见骨头。听他的话,让人难受,因为他的灵言慧语往往会打碎人的梦想,让人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他沉默的片刻,我感到一道电光还在他的脑海飞奔,继续进行着独特的思索。
卞毓方的千字短文《张家界》,写出了张家界的山之骨,水之灵,云之韵,是借神的妙手写出的一篇奇文。假若有一天张家界被大地震摧毁了,智慧的人们会凭借卞先生的奇文重新克隆出来,说不定比原来的还奇秀。他几笔能勾勒出张家界的魂魄,靠得就是那双具有高度的慧眼。
所谓高人,不是身量之高,不是位置之高,高的就是眼光,也就是指像卞毓方那样眼睛高过眉毛的人。
最后,恕晚生冒犯:请问卞先生,洞察人生百态的您,是否看清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