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历史,我没有多少知识,我看书好像一直就是只看故事,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我总是探求不到。
或许,渐渐地,一直坚持看书,可能有一天我也能够看出点皮毛。
也不知是什么缘由,前些日子,下了巴金的《家》《春》《秋》,闲来无事也就看看。
看着,看着,觉得挺好看,就在短时间内把这三部书看了
看完了,如同几年前看钱钟书的《围城》一样意犹未尽,还想看故事的后续发展,可惜没有机会了
这三本书里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性格,这些人或许就代表着各类人。
若要将自己放入那情境中,我觉得我会成为那个懦弱的、悲剧性人物——觉新。
也可能是因此,我想看下去,觉新这个人物的最终结局会怎么样?
看着觉新,总是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到我自己,为什么我做事像他一样,不与人争,
总想委屈自己达到息事宁人。有些本该属于自己的或是自己本该去争取来的,
到了他人手里,我也不会怎么样。至多悲哀下自己。
看了这三本书,我觉得像觉新那样做人太辛苦了,再多的付出与承受也是枉然。
回过头来想自己,自己有何尝不是像觉新那样,一次又一次重蹈覆辙。
但是,他到最后也觉醒了,而我,我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面子,面子,别人不顾及你的面子,自己又何必再自作多情地去顾及别人的面子呢。
上次下了一本书《厚黑学》但还没有去看过,可能我能在那找到点大答案。
做人可以很简单,我就喜欢简单。
可是要生存,可能就没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了。
性格可能是要决定很大一部份,但是我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