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魅力的一部奇书,被誉为社会的百科全书,也是世界文学名著。迄今为止,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还没有哪一部文学作品能与《红楼梦》比肩。我初读《红楼梦》是在上初一的时候,那时因自己的语文基础浅薄及文字功底尚且稚嫩,更不懂古典诗词,因此在阅读这部经典作品时对那些精彩的古典诗词往往是一目十行,不求甚解,甚至避而不读,草草绕过。韶光易逝,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满头华发却喜欢上了古典诗词。重读《红楼梦》可谓大开眼界,令人耳目一新。书中的古典诗词令我深深的着迷,同时也被作者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地震撼着。强烈的感受到诗词之美也是《红楼梦》的一大艺术特色。请看,作者开篇便以一首诗先声夺人,留下悬念:
如在第三十七回中,宝玉和众姐妹商议结海棠诗社时,抬进两盆白海棠来,规定以此为题咏作。书中描写的并不是这群红男绿女简单的照花而咏,而是妙在情节安排上。首先是迎春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诗来,随手揭开是一首七言律诗,于是便规定众人都必须作七言律并限韵。接着一丫头倚门而立,随口说了个“门”字,迎春笑道就是门字韵“十三元”了。说着又要了韵牌匣子过来,那小丫头随手拿出“盆、魂、痕、昏”四块牌来,亦即在七言律中第一句韵脚为“门”,而且在诗中必须押“盆、魂、痕、昏”这四字韵。至此,众人大显身手,佳作迭出。我们再来看看他们写的七言律诗,诗意文采均为上乘,且各有千秋。
探春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宝玉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落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敢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后来的史湘云居然连写了两首,先录其一
史湘云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以上各律都作得非常工整,首首符合格律要求,均无出律现象。每首七言诗的意境都很深远,字字珠玑,引人遐想。由此可见作者对古典诗词很有造诣,功力非常之扎实。
在第三十八回中也很有趣味,作者营造了浓郁的诗词创作氛围。如贾母引众人前往藕香榭赏桂花之情节。书中描写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曲廊可通,跨水接岸,后有曲折竹桥暗接。楼亭水榭中丫鬟一边煮茶,一边烫酒。众人喝茶品酒,并吃着酥黄香喷的蟹肉,然后开始吟诗作句。这样的环境与人物的描写本身就充满了诗情画意,营造出了诗意浓浓的氛围,而且宝玉和众姐妹的咏菊花诗佳作连篇,令人拍案叫绝!现不逐一例举,就林黛玉夺魁菊花诗摘录如下: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这三首咏菊诗环环相扣,文采斐然,读来如同渴中饮甘露沁人心脾。书中人物论诗结果依然是林黛玉名列前茅,两次诗赛都是林黛玉夺魁,可见作者对塑造林黛玉这个角色寄寓了很深的感情。总之,小说人物的古典诗词造诣实质就是作者本人的古典诗词造诣。读了《红楼梦》方知作者知识的渊博非一般人所为,他精通多样,当然也包括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精通。《红,构成了小说无可论比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