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结合作品分析《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

(2018-01-24 22:06:57)
标签:

转载

1、典型化的手法。“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手法,具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具有文化象征的符号学意义,即人物形象具有深远的文化宗旨。2、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抒情,如《伤逝》中的抒情手法的广泛运用;白描,如《风波》中对七斤嫂和八一嫂等人状态的描写;象征,如《药》中的“药”和夏瑜、华老栓之“华夏”对中华民族的暗喻和象征;心理分析,如对阿Q在被杀前仿佛看见一群狼的描写;戏仿,如《阿Q正传》中对于中国古代史传和民间文学“大团圆”的展现。3、结构形式的多样性。抒情小说,如《伤逝》;传记体,如《阿Q正传》;日记本(手记体),如《狂人日记》;速写式,如《鸭的喜剧》。4、生动精炼的语言。用精炼的语言画眼睛,如祥林嫂“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削瘦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一般,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白描的语言,如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