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年前注意到叶兆言,是因听说他是叶圣陶老人的孙子,叶圣陶老人的孙子是位作家,他的书自然要读读。买了本《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读后很是觉得好,推荐给许多朋友。或许是因为我阅读到他的第一本书就是他的代表做的缘故,因而喜欢上叶兆言。我买了市面上能够买到的所有叶兆言的书籍,阅读了他的绝大部分作品。
喜欢上叶兆言与叶圣陶老人无关,完全是因为他的小说。
叶圣陶老人是我景仰的文化人, 集作家、教育家、编辑家、出版家和政治活动家于一身,每个身份都鼎鼎大名。但我不是爱屋及乌的人,景仰叶老更多的在于他的人品,身份地位在其次。
喜欢叶兆言,是因为他的小说。知道他之前和知道他之后,他都只是一个纯粹的作家。现在的作家很多,但真正的不多。有的作家,虽然才华横溢,可作家只是他的一个身份,他们看重的是作家以外的东西。叶兆言是个天生的作家,一则生长在这样的文化家庭,二则能静下心来写作。
和那些张扬的才华横溢的作家相比,叶兆言显得朴实和平淡,他的文字也一样。他的作品里很少有华丽的辞藻、激情的语言,随笔是信守拈来、小说是娓娓到来,没有刻意去讨好读者。从叶兆言的文字里,可以读出他用心在写作,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纷彩,默默耕耘自己的作品。
能够用朴素的文字和语言,写出《一九三七年的爱情》、《没有玻璃的花房》、《我们的心太顽固》、《花煞》、《花影》、《旧式的情感》、《小杜向往的浪漫生活》、《路边的月亮》、《哭泣的小猫》、《诗意的子川》、《闲话南京的作家》、《南京女人》、《不娶我你后悔一辈子》、《名与身随》、《别人的爱情》、《后羿》等作品来的,没有宽泛的阅读积累和高的写作能力是不行的。花拳绣腿,要么是自己没有真功夫,要么就是为了讨好观众。那只能是表演,真正要过招,那些还没有看清楚怎样出手,已经打败对手的人才是真高手。
叶兆言就是高手,高手是对拳师的称谓,对于作家贴切应当说是大家。大师能用最朴素的文字,写出好作品来,而叶兆言用这样的文字,写出了一堆的好作品,只能用大家来加以区别。
很多次我逛书店时都不明白,许多根本不值一读的书籍,摆放在书店显著的位置,叶兆言的书总是在角落里。看见苏童的《碧努》得了一个什么奖,叶兆言的《后羿》却默默无闻。孟姜女哭长城,从题材上来说也要好写得多,即使故事和文字,我更喜欢叶兆言的《后羿》。
不读叶兆言的文章,不是真正爱好文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