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尹燕忠
尹燕忠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7,575
  • 关注人气:6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如是我见29:平凹老了

(2017-12-17 15:36:06)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如是我见29:平凹老了作者: O南台O

http://a4.att.hudong.com/13/06/01300001058289129049065592111.jpg


平凹老了

 

南台

 

平凹过了花甲,是有点不年轻了,但我说的不是他的生理年龄,而是“文学年龄”。

说人“老”,在年轻人是一种敬意,但被说的人未必领情,因为人都不太情愿老,你说他老,他心里不喜悦。说人“文学年龄”老,更是大不敬,但……还是有人说。有的是感叹,有的是惋惜,我是感叹加惋惜。

说平凹“老”,源于他的一次文学讲座。我没有在现场听,只是在网上看到转载,也可能有差误,但看到了,不免叹惜。叹惜的是他的一句话,原话记不太清,大意是说小溪小流是有章法的,大江大河从来没有章法,想怎么流就怎么流。他是在谈文学,这当然是比喻,是说小作家都循规蹈矩,追求的是“像”,是“步后尘”,大作家却随心所欲,追求的是“开拓”、“创造”。如果是这个意思,还是很有气派的,但我却正是从这句话听出了他的“老”。

“开拓”、“创造”是对的,真正的创作无样板,为什么又说他“老”?

第一点,是因为我听出了他的格局。

平凹年轻时写过一篇散文,记不大清了,好像是《丑石》。大意是说他家门前一块很难看的顽石,没人看得上,便没有派用场,许多年一直在那儿躺着,大家都当它是只可踏脚的废物。忽然有一天,一位学者发现了,原来它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一下身价百倍。这可以看作平凹的自况。当年我看到这篇散文,很赞叹了一番,觉得贾平凹先生就是一块天上掉下来的陨石,说他是文曲星下凡我也信。那时,觉得平凹真了不起,不是凡间物。后来,平凹就声名鹊起,且一路飙升,不可遏止,横行华夏数十年,可与之匹敌者,寥寥无几。

我曾写过一篇小文,说创作有三重境界:糊涂,明白,混沌。初学者是糊涂的,写着写着就明白了,明白过后再攀登,会进入混沌阶段。混沌是高境界,最难,非天才难以达到。而贾平凹先生就是混沌写作,虽然他还没有写出惊世名作,但平凹先生是不可限量的,没有人会知道他的“顶”在哪儿。他就是天才。雷达先生曾预言,中国有可能获诺奖者二人:莫言和平凹。这话是莫言获奖之前说的,我曾到处宣传,觉得雷达先生真厉害,看人也像“雷达”。

那时,我真看不到平凹先生的“顶”。看不到一个人的顶,对那个人便有一种崇拜,我是真崇拜平凹的。然而,一句“大江大河从来不讲章法”,让我看到了他的“顶”。他的格局有多大,不说,别人不知道,说出来,别人就知道了。可惜!

可惜在何处?平凹的“大”是有限的。他把“大江大河”当成“大”,这就是他的格局。就是他的“顶”。说明他只是个天才。文曲星在天上,看地球也是个小球,地球上的“大江大河”往大里说只是小溪,往小里说,天上根本看不到。更不要说在宇宙里,地球只是一粒微尘。把“大江大河”当成“大”,是文曲星下凡后的视野。

第二点,我听出了他的苦闷和无奈。

“大江大河从来都不讲章法”吗?恐怕不是。无论江,无沦海,无论河,无论溪,无论湖,无论雨,本质上都是“水”。水是有章法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就是章法。再大的江,再大的河,章法就是“往低处流”,看不到这个章法,说明他心里是混乱的。如果你是大江大河,前面是农民千辛万苦平整出来的农田,你不讲章法,就可以随便漫了过去吗?如果前面是我们父老乡亲祖辈居住的村庄,你不讲章法,就可以肆意冲毁吗?如果前面是大山,你不讲章法,不绕弯儿,就能冲得过去吗?再大的江,再大的河,也得讲章法,不讲章法,肆意妄为是不行的。这个世上,只有佛可以随心所欲,凡夫的世界里,即使最有权力的皇上也得讲章法,也得按规律行事,不讲章法,不尊重规律,他的皇上都当不成,更不要说普通凡人。以平凹的聪明,不可能不思忖到这点,而没有想到,说明他有苦恼,心思乱,不及细想。这是我说“听出了他的苦闷”的原因。

怎么又“无奈”呢?我曾在那篇谈平凹的小文中说过,虽然平凹是“混沌写作”,可他的“混沌”比例不当。合适的“混沌”是一种雾中飞翔,是三分糊涂七分明白,平凹“明白”的部分少了点,“糊涂”的比例高了点,所以他虽然是最上乘写法,却没有写出一部真正的好作品。当然,这里的“好”是指“平凹”水准的好,是一个天才的“好”,不是凡夫眼中的那种。凡夫种出大苹果就是好,平凹种出特大苹果也不算好,只有种出蟠桃才算好。那时,我还期待着平凹调整好状态和比例,现在看来,他还没有跨过这个坎。所谓“大江大河从来都不讲章法”只是给他比例嫌高的“糊涂”找借口而已。这是他的无奈。他把无奈说出来了,说明他的雄心没有新动力了,这是“老”的表现。大江大河的章法是走下坡路,不警惕,说明冲劲已经没有了,难道还不是“老”!

一代天才,止于天才,是大可惜之事。

一般人老了也就老了,一个天才老了,是可叹之事。

我为平凹一叹!

为中国文学一叹!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