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刘喜春先生 [转载]刘喜春先生](//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刘喜春先生 [转载]刘喜春先生](//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刘喜春先生 [转载]刘喜春先生](//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刘喜春先生
□文彦群
收到一封来自天津的信件,写信人署名刘喜春。我记忆中不曾有过这样一位远在津门的朋友,但看名字,觉得有些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却又一时想不起来,使我纳闷。
怀着迟疑的心态,我开启了信封。里面装有两张纸,是写给我的信;三张照片,是一本颇具专业水平的自制线装书,内容为我刊发在《今晚报》上的文章剪报,书封题为“著名作家文彦群文集”。还有一封给理洵兄的旧件,因为地址写成了陕西作协而被退回,他说从网上看到我与理洵相识,故托我代为转交。
刘先生在信中说,读了我发表在《今晚报》上研究孙犁的系列文章,能够体会到我对这位布衣大师的衷情。他把我的作品,都从报纸上剪切下来,精心装裱成了线装书,准备永久收藏。还随信附有一张A4纸大小的宣纸,是想请我在首页做个题字签名,最好能加盖一枚印章,有助于提升收藏意义。他说研究孙犁著作的文人,是最可敬的,在天津举行的孙犁纪念活动上,专家和学者们一致认为,孙犁人品高贵,受人尊敬。
看完信,我有些吃惊,有些激动,也有些惭愧。我心里清楚,自己并非什么著名作家,写孙犁的文章,不过是一些读书随笔,根本谈不上研究。不过,刘先生能够来信,我还是很感谢他的,作为一个普通的写作者,文字能被别人喜欢,毕竟还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回想我自己在学生时代,因为喜欢文学,也曾多年热衷剪报,其中收集贾平凹、方英文的剪报本,后来有机会见面,还请他们亲笔题字留念,珍存至今。
当天上午,我放下手头正在忙碌的事情,去邮局给理洵转发了信件,并通报此事,他也感慨真是“读者万千”!回来后上网一查,津报罗文华先生的博客里有篇文章:《刘喜春:集报剪报老来乐》。哦,难怪那么眼熟,原来以前是在这里见过的。
从文华先生的文章里可知,刘喜春先生年逾七旬,满头银发,是电建公司的一位退休职工,天津市集报协会首批荣誉会员,曾获首届“十佳剪报读者”称号。为了集报,他多次到字画店里“偷学”装裱技术,将剪报装裱成长卷、册页或线装书样式。他有五百多册集报本,为了让这些集报册更有收藏价值,还利用一切机会让相关名人给予签名或者题字。他说剪报是一个二次学习的过程,经过自己的精心筛选和制作,赋予了报纸更多艺术价值,将来要留给子孙后代,供他们收藏学习。
热爱生活,老有所乐,勤于学习,集报有成,刘喜春先生的事迹也深深地感染了我,觉得他不再陌生,而是倍觉亲切,就像一位相识多年的老朋友。在他备好的宣纸上,我信笔写下这样几句话:文宗孙犁。感谢刘喜春先生地热情剪报,孙犁是我们共同喜爱和尊崇的作家,他的人品和文章,永远值得我们后来者学习!
20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