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锦水街道:文化生活成群众精神食粮

(2017-12-05 15:00:19)
分类: 燕忠新闻作品集

往年冬闲时节,群众靠走家串门、喝酒打牌等打发漫长的冬季。如今,在锦水街道,随着农村文化大院、文体设施以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越来越多的群众把“冬闲”变成了文化活动的“忙冬”。近日,记者行走在锦水街道农村的大街小道,看到的到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文化广场上,随处可见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的群众;农家书屋里,在这里看书学习充电的人越来越多;村文化大院内,广场舞、拉弦、腰鼓等各种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社区文化活动室里,居民自发组织的太极拳、戏曲等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社区活动室变身文化大舞台

走进棋牌室、图书室、书画室一应俱全的锦水园社区,冬闲里的居民们和着戏曲打牌下棋,听着音乐读书写字。社区77岁的苏大爷每天下午都要来,“坐在暖和的屋里听个歌,练练字,再到那屋听听戏,生活可赛了。”为丰富小区居民生活,锦水街道各社区以活动室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进小区居民之间的感情,充实他们的生活。活动室配备了音箱、棋牌桌椅、乒乓球案、各类书籍等,长期向居民开放,所有有兴趣爱好、特长拿手的居民,都可以来活动室露上一手。前进艺术团是该社区新成立的一直队伍,这不,艺术团一成立,团长张老师就迫不及待地带领艺术团成员来到锦水园社区活动室,唱唱戏、跳跳舞,排练节目,为年底各种演出做好准备。该艺术团成员15人,全部都是由五六十岁的退休老人组成,他们热爱艺术,热爱舞台,这让他们心中萌生了成立一支文艺团体的想法。目前,该团体已参加全县各种演出【】场。

在玫瑰湖社区,每天下午都有一支庄户剧团在活动室排练,就是鑫淼庄户剧团,该剧团成立于2015年年初,共有19人组成,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主要以戏曲演出为主,并常年在街道各村以及全县和其他乡镇各种文化活动中进行表演,是街道政策理论说唱团的支撑性队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成立以来共演出近80场,2015年选送的小戏曲《爹亲娘亲》荣获原创节目展演一等奖。这些艺术团体表演并不业余,都是按照专业水准进行训练,每一次外出参演都是对他们专业性的一次考量和锻炼。

而在玫瑰苑小区活动室,由6人组成的太极拳表演令人赏心悦目,他们矫健的身姿、整齐的步伐,向人们传递着崇尚健身、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锦水街道长期把开展好社区老年人的文体娱乐活动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为他们提供文化舞台,以实际行动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目标。如今,去活动室活动已经成为小区许多居民的习惯。“自从有了小区文化活动室,我每天晚上来活动室里看一会报纸,打一会乒乓球,既能学习,又能健身,真得很好。”小区居民【】说。

文化大院成村民精神乐园

在锦水街道各村,文化大院的建设让村民们把“冬闲”变成了文化活动的“忙冬”,近年来,锦水街道强力推进街道文化阵地建设,提升改造农村文化大院、活动室,街道积极争取资金为各村购置了图书、广场舞音响、健身用品等文体用品。22个村村村拥有配套完善的农村文化大院,各村文艺队伍也都常年活跃在村文化广场上。如今,社区活动室、各村的文化大院都成了街道群众农闲时健身娱乐的好去处。

寒冬时节的龙桥村已进入农闲期,村文化大院把平时喜欢跳舞、扭秧歌的近30人的文艺队伍集中起来,大家穿着村两委集中配发的演出服进行排练。茶余饭后跳跳秧歌舞,在逐渐成为龙桥村人首选节目的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农闲文化生活。“自从村里有了秧歌队,村里玩扑克、打麻将的少了,晚上和姐妹们在这里聚一聚,跳跳舞,都很开心、快乐。”村民【】说道。

李山头村的祁大珍是一位广场舞爱好者,两年来,她自费购买音响设备,教有兴趣爱好的村民学习广场舞,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带领农村妇女在村里兴起了一股跳舞健身的新风潮,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祁大珍的队伍,闲聊打牌的少了,邻里、妯娌之间更加和谐,为全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在该村农家书屋里,村民们也是捧书而读,成为农民提高生产技能、汲取文化知识的“充电器”。为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4月份,锦水街道人社中心组织的第一期电脑培训班在该村开幕。培训班上,40多名学员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计算机元件、文件管理、打字学习、办公软件的使用、邮箱使用、网页浏览和搜索查询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据了解,今年锦水街道电脑培训班共开设5期,400余人得到培训。(电脑培训进乡村)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

今年以来,街道积极开展好春节扮玩、消夏晚会等传统文化活动项目。开展春节文化活动下乡、送春联、“安全生产月”送电影下乡等活动。做好消夏期间的各类文化活动,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西三里文化下乡,安全生产月电影下乡)1月10日,济南市暨平阴县2017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在锦水街道后寨村启动,“三下乡”活动的开展,为群众提供了政策法制宣传、免费义诊、赠送书籍、义务写春联等一系列活动,把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科技知识、卫生医疗服务、法律法规服务送到农村群众中间,进一步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给农民朋友带来更多实惠。

“送文化下乡虽然也受群众欢迎,但毕竟不能天天送,也难以调动农民的参与性。”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冬梅介绍。考虑到“送文化下乡”的不足,锦水街道不断调整思路,认识到“在村里种文化”才是根本之举,让村民亲身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获得快乐,找到自信。

    锦水街道选择在当地有传统的高跷、秧歌、广场舞、腰鼓等文化活动,通过发挥传承人和文化带头人的作用,带动农民的积极性。如今,吃过早饭、晚饭之后,到村文化大院里唱唱歌、扭扭秧歌,对于群众来说已经像吃饭、散步一样平常。

今后,锦水街道将继续按照“四抓四提升”开展文化建设,即在抓制度建设,在工作推进上实现新提升;抓阵地建设,在解决战斗堡垒上实现新提升;抓队伍建设,在解决有人干事上实现新提升;抓文化活动,在解决文化惠民上实现新提升。继续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及升级工作,打造实力、特色文化队伍,与群众需求相对接,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